徵求貨源,有line群+FB社團 - 網賣

By Gilbert
at 2017-06-08T14:38
at 2017-06-08T14:38
Table of Contents
老大,你真的誤解了,我既然都寫了是公平的,那就是真的公平才會運作。
如果成本自己吞當然也不會做,都是開天窗講清楚,其中一方不划算都不會
成功的。
※ 引述《dongku (親近k線)》之銘言:
: 說真的,很多成本你沒看到,如果真的把阿里巴巴價當作是成本價
: 那可以試自己進貨櫃來算看看成本
所有成本都是共同承擔的,才叫做切貨。包含時間(沒錯現金一起押)。
有點像團購版的團購一樣是完全公平的計算方式,沒有公平互利是不成的。
如果不是切貨,而是現貨,那當然是把時間價值抓進去估,算到對雙方都有利
的價格為前提囉,只要其中一方不划算就不會有合作。
: 貨櫃進來的成本算給你看,不變的費用
: 1.海運運費
: 2.報關費
: 3.檢驗費用
: 4.樣品抽驗實體損失
: 5.貨品待驗倉儲時間(少說一個貨櫃順利話也要一個月以上)
: 6.有些還會收報關期間停留的倉儲費用
: 7.電話、時間、人物力期間溝通報關費用
: 上面這些成本你應該看不到
一個貨櫃的成本再怎麼加,通常也比少量空運低得多。
前面拿保護貼當例子,計算貨櫃怪怪的,因為太輕太小了可能空運便宜些XD。
找個非常適合貨櫃的例子,我曾有數字的經驗(rmb)。
以前進低單價高重量的電子產品(沒電池非特貨),普貨一公斤最低12元,問了
很多間,200kg以上再大量也不會更便宜。改走海運一公斤最低5元(都包稅),
500kg以上再大量也沒辦法更低。貨櫃20噸,要找人併櫃(自己沒那個量),計算
所有成本平攤後不到2元/kg,我的東西體積小重量高,所以找人併櫃對方還賺
,因為通常都是材積大重量沒那麼重的東西。
在這個例子,我不知道對方因為我(大重量,小材積)而節省他多少成本,賺我
多少根本無所謂,對我來說一頓進來,運費就省了60%以上OK了。雙方覺得公平
互利,那就OK。合作前提,當然是把一切都算進去,雙方都賺,雙方都接受。
: 量大瑕痴品就多,那你會說不會在大陸找人驗貨嗎?這請人不用錢嗎?
: 大賣家進貨櫃的存貨都是現金在轉,沒足夠的利潤以及流動的現金流
: 誰跟你玩
跟團者要跟主購公平分攤阿,一起切貨100箱,各拿50箱回去,各自測試將故障
挑出,一起寄回去維修(工廠有保固),單純合作降低成本。
這是平起平坐的例子,如果是上下游的話,方法一是切貨價整箱帶走,好壞自
行承擔,但會幫所有下游一起寄回維修;方法二是將故障率成本算入價格,算
給下游看,抓利潤比下游自己進少量划算即可,簡單講就是比下游自己去進一
箱更划算,下游就會跟定你。下游也不是傻瓜,他自己進一箱寄回故障品發現
平均成本比跟你拿貨還貴,以後就會覺得跟你的團比較超值了。
: 代理商的利潤最好,如果小賣家真的要賺錢,建議找有品牌的商品下手會
: 比較ok
默默無名的小品牌,要費心力推廣品牌,簽約時要保障自己不要幫人把品牌炒
起來之後,整碗被人端走。(知名案例,菲姐快鍋,上新聞多次)
而非常有名的品牌,不用推就會賣(例如APPLE),賣家成千上萬,價格硬到不行
: 阿里巴巴你以為量多就能議價?想太多了,在來匯率4.5?你以為大賣家都是
: 最近才存貨進貨嗎?換匯不用手續費嗎?另外除非穩定的商品報廢率才低之外
: 很多商品的報廢/瑕痴品都超高的,商品類型多大賣家要存的貨至少n倍,所以
: 用28元要買我覺得很難啦,30元阿里巴巴有些都要至少5個以上,到台灣運費
: 還沒算,所以不要說28元,要用30元拿都很難!
當然是依照情況變通囉,
若500個就是最低價談不動了,進一萬個也沒便宜,那確實幾間店糾團只進500
個就好,五間店各自拿一包100個分走,故障各自承擔。合批沒有誰虧的。
這種前提之下,拱更大量已經沒有利基,那基本上大賣家的腳色不需要存在,
大賣家自己每個月進好多批500個,小賣家一個月合批一次500個,各自運作。
這種類型大賣家沒優勢就是,量比較大但成本卻相同。
: 每個新手小賣家都說要拿出誠意來,但量都不大、品質又要穩定、隨時供貨
: 如果都不care 上面這些28元我想應該沒問題,因為有可能是買空賣空,該
: 大賣家吸收的成本轉嫁給你
我一開始也被拐過XD 所以後來有設了一些門檻
: 真的有能力都去大陸開戶了,直接淘寶批貨進來不是比較好?
開戶簡單,不合作很難把每公斤壓到2元以下...
--
不太會畫圖.徵簽名檔
--
如果成本自己吞當然也不會做,都是開天窗講清楚,其中一方不划算都不會
成功的。
※ 引述《dongku (親近k線)》之銘言:
: 說真的,很多成本你沒看到,如果真的把阿里巴巴價當作是成本價
: 那可以試自己進貨櫃來算看看成本
所有成本都是共同承擔的,才叫做切貨。包含時間(沒錯現金一起押)。
有點像團購版的團購一樣是完全公平的計算方式,沒有公平互利是不成的。
如果不是切貨,而是現貨,那當然是把時間價值抓進去估,算到對雙方都有利
的價格為前提囉,只要其中一方不划算就不會有合作。
: 貨櫃進來的成本算給你看,不變的費用
: 1.海運運費
: 2.報關費
: 3.檢驗費用
: 4.樣品抽驗實體損失
: 5.貨品待驗倉儲時間(少說一個貨櫃順利話也要一個月以上)
: 6.有些還會收報關期間停留的倉儲費用
: 7.電話、時間、人物力期間溝通報關費用
: 上面這些成本你應該看不到
一個貨櫃的成本再怎麼加,通常也比少量空運低得多。
前面拿保護貼當例子,計算貨櫃怪怪的,因為太輕太小了可能空運便宜些XD。
找個非常適合貨櫃的例子,我曾有數字的經驗(rmb)。
以前進低單價高重量的電子產品(沒電池非特貨),普貨一公斤最低12元,問了
很多間,200kg以上再大量也不會更便宜。改走海運一公斤最低5元(都包稅),
500kg以上再大量也沒辦法更低。貨櫃20噸,要找人併櫃(自己沒那個量),計算
所有成本平攤後不到2元/kg,我的東西體積小重量高,所以找人併櫃對方還賺
,因為通常都是材積大重量沒那麼重的東西。
在這個例子,我不知道對方因為我(大重量,小材積)而節省他多少成本,賺我
多少根本無所謂,對我來說一頓進來,運費就省了60%以上OK了。雙方覺得公平
互利,那就OK。合作前提,當然是把一切都算進去,雙方都賺,雙方都接受。
: 量大瑕痴品就多,那你會說不會在大陸找人驗貨嗎?這請人不用錢嗎?
: 大賣家進貨櫃的存貨都是現金在轉,沒足夠的利潤以及流動的現金流
: 誰跟你玩
跟團者要跟主購公平分攤阿,一起切貨100箱,各拿50箱回去,各自測試將故障
挑出,一起寄回去維修(工廠有保固),單純合作降低成本。
這是平起平坐的例子,如果是上下游的話,方法一是切貨價整箱帶走,好壞自
行承擔,但會幫所有下游一起寄回維修;方法二是將故障率成本算入價格,算
給下游看,抓利潤比下游自己進少量划算即可,簡單講就是比下游自己去進一
箱更划算,下游就會跟定你。下游也不是傻瓜,他自己進一箱寄回故障品發現
平均成本比跟你拿貨還貴,以後就會覺得跟你的團比較超值了。
: 代理商的利潤最好,如果小賣家真的要賺錢,建議找有品牌的商品下手會
: 比較ok
默默無名的小品牌,要費心力推廣品牌,簽約時要保障自己不要幫人把品牌炒
起來之後,整碗被人端走。(知名案例,菲姐快鍋,上新聞多次)
而非常有名的品牌,不用推就會賣(例如APPLE),賣家成千上萬,價格硬到不行
: 阿里巴巴你以為量多就能議價?想太多了,在來匯率4.5?你以為大賣家都是
: 最近才存貨進貨嗎?換匯不用手續費嗎?另外除非穩定的商品報廢率才低之外
: 很多商品的報廢/瑕痴品都超高的,商品類型多大賣家要存的貨至少n倍,所以
: 用28元要買我覺得很難啦,30元阿里巴巴有些都要至少5個以上,到台灣運費
: 還沒算,所以不要說28元,要用30元拿都很難!
當然是依照情況變通囉,
若500個就是最低價談不動了,進一萬個也沒便宜,那確實幾間店糾團只進500
個就好,五間店各自拿一包100個分走,故障各自承擔。合批沒有誰虧的。
這種前提之下,拱更大量已經沒有利基,那基本上大賣家的腳色不需要存在,
大賣家自己每個月進好多批500個,小賣家一個月合批一次500個,各自運作。
這種類型大賣家沒優勢就是,量比較大但成本卻相同。
: 每個新手小賣家都說要拿出誠意來,但量都不大、品質又要穩定、隨時供貨
: 如果都不care 上面這些28元我想應該沒問題,因為有可能是買空賣空,該
: 大賣家吸收的成本轉嫁給你
我一開始也被拐過XD 所以後來有設了一些門檻
: 真的有能力都去大陸開戶了,直接淘寶批貨進來不是比較好?
開戶簡單,不合作很難把每公斤壓到2元以下...
--
不太會畫圖.徵簽名檔
--
Tags:
網賣
All Comments

By John
at 2017-06-11T04:22
at 2017-06-11T04:22

By George
at 2017-06-14T21:52
at 2017-06-14T21:52

By Selena
at 2017-06-18T23:53
at 2017-06-18T23:53

By Dinah
at 2017-06-22T16:05
at 2017-06-22T16:05

By Charlotte
at 2017-06-23T04:11
at 2017-06-23T04:11

By Hazel
at 2017-06-25T19:20
at 2017-06-25T19:20

By Susan
at 2017-06-26T17:04
at 2017-06-26T17:04

By Andrew
at 2017-06-30T06:57
at 2017-06-30T06:57

By Jacob
at 2017-07-03T13:34
at 2017-07-03T13:34

By Caroline
at 2017-07-05T05:27
at 2017-07-05T05:27

By Queena
at 2017-07-09T05:02
at 2017-07-09T05:02

By Cara
at 2017-07-09T17:47
at 2017-07-09T17:47

By Andy
at 2017-07-13T16:32
at 2017-07-13T16:32

By Rachel
at 2017-07-16T20:21
at 2017-07-16T20:21

By Olivia
at 2017-07-19T19:30
at 2017-07-19T19:30

By Faithe
at 2017-07-23T03:51
at 2017-07-23T03:51

By Ophelia
at 2017-07-27T03:01
at 2017-07-27T03:01

By Christine
at 2017-07-29T22:46
at 2017-07-29T22:46

By Elizabeth
at 2017-08-01T12:33
at 2017-08-01T12:33
Related Posts
蝦皮運費異常

By Isla
at 2017-06-08T09:49
at 2017-06-08T09:49
遇到不想賣的客人該怎麼拒絕?

By Valerie
at 2017-06-08T09:42
at 2017-06-08T09:42
徵求貨源,有line群+FB社團

By Aaliyah
at 2017-06-08T08:31
at 2017-06-08T08:31
網拍只有1個月超過八萬需申報ㄍㄣㄍㄣ跟

By Linda
at 2017-06-08T01:21
at 2017-06-08T01:21
遇到天兵買家

By Rachel
at 2017-06-08T00:58
at 2017-06-08T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