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貨"一詞之雜想 - 台灣製造
By Hamiltion
at 2006-12-20T15:10
at 2006-12-20T15:10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ntuwalker (50珍與她的蒂芬妮)》之銘言:
: ※ 引述《essi (沒有男生緣的人...XD)》之銘言:
: : 原因就是品質, 沒人想花錢去買些品質不穩的產品.
: 如果事情可以像你說得那麼單純,MIC = 品質不穩,MIT = 品質穩定的話,
: 我想今天世界工廠就不會是中國大陸了
MIC 當然不等於 品質不穩 MIT 當然不等於 品質穩定
只是以一般的情況來講吧...
看到世界工廠這一詞有點意外,我以為,大陸成為世界工廠絕跟品質無關.
所以個人有點意外.
廉價的人工,原料,廣大的便宜土地,單一的語言,造就一個絕佳的大工廠,不是嗎?
不過沒錯,它們絕對有不錯的產品,會贏過台灣,但如果不是不能忍受的話,
我還是傾向支持國貨優先,所謂不能忍受的事,包括品質與價錢過大差異:P
: : 如果製造產地不重要的話, 就不會世界各國紛紛還是在強調自己的產品製造地
: 應該不是說不重要,而是說品牌的影響力還是擺在第一位
: 例如當你看到一樣的MIC或MIU的NIKE球鞋,可能你會選擇MIU
: 而且以產地為選擇要項的考量會越來越低,
就是這樣,我也認為產地的影響力越來越小,但我認為它的重要性不會下降,
以農產品為例,若將它產地外移商品將不能再現,因為風土環境的關係,
全球化過程也許是造就一個均一的生產環境,而這些被風土環境影響的商品
,它所獨有的價值也許會更被突顯喔?
可惜我們的產地太小,不然茶與米等等優良商品就能造就品牌規模,
像法國的酒莊能分級認證了,我想台灣茶與米只是無法達到數量供應一個全球的需求,
不然他也能一飛沖天吧~
台灣當然有茶米的品牌也有做分級認證,但問題除了品質以外,
我覺得另外一個無法興盛的重點還有量太小了,而不是說他們沒做上述措施.
: 因為現在全球正歷經較過去一個世紀更為緊密的全球化過程,
: 以後大家會信任有品質 有效率 有成熟管理技術的公司,而非國家
: 畢竟,要以標準化來管理一個公司,比管理一個國家要來得容易許多
: 如果國家產地是選擇的首要考量,那自許品質超越東南亞及中國的'MIT中國強'.
: 早就該在台灣市場打爆來自中國或東南亞的NIKE Reebok 愛迪達了
: : 沒錯, 現今產品都要cost-down. 但是一味的cost-down, 得到的是什麼?
: : 消費者買到的產品壽命減短, 品質下降. 我們的人生又沒多長
: : 為何要忍受這種不便呢?
: 這部分應該是由消費者自行去選擇吧!
: 而且產品比較,必須看CP值,如果你的平均品質高出對手兩倍,但是價格超出對手三倍,
: 那你整體CP值還是只有對方的67%,那當然不會有人選擇你啦!
: CP值 = Consumption / Price , 平均一單位價格的消費效益
: : 支持國貨除了感情上的因素外, 還有實質上的價值.
: : 台灣的許多產品, 在品質上都已經有相當好的價值, 然後因為某些人的短視
: : 造成這些產業消失, 真正損失的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
: 事情沒有你講的那麼簡單,
: 產業消失也不一定是因為短視近利,
: 台灣品質是不錯,但難道其他開發中國家就不能進步?
: 在知名美國財經記者Thomas Friedman(佛里曼)所著的'世界是平的'一書中,
: 就提醒了美國人一個重要而且常被忽略的訊息:
: '外人看中國最會看錯的,就是以為中國的優勢只限於工資,不在於品質和生產效率.
: 在1995至2002年之間,非國營的私人企業部門的生產力每年都增加17%,這是美國
: 商務會議委員會(US Conference Board)的數據.原因是中國吸收了大量的新技術
: 和現代經營手法.......'
: 以上是出於'世界是平的'第二章'抹平世界的十大推土機',佛里曼的記載,頁數在108
: 而在109頁,佛里曼也有一些極度看好中國的評論,不過與我此段討論主題無關,
: 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 總之,稍微看一下別人進步的程度或他們未來的計劃,
: 相信你會找出MIT逐漸失色的根本原因,也只有這樣,才能找出挽救國貨的路
: : 這種支持當然不是盲目的支持, 但是如果台灣製造的東西有品質, 價格又比其他
: : 外國品牌合理(不是便宜),為何不買呢?
: 我自己是有買啦!
: 有時候甚至稍差一點,只要不要差得太離譜,我都會給MIT一點機會
: 例如我自己用的BenQ數位相機,本來是想買SONY或三星的
: 但是如果差太多,那當然就只好對國貨說聲抱歉了
上面的想法當初都沒發想過,所以謝謝原PO,介紹了一本未讀過的好書,
工資跟品質與生產效率都會變動與提升,當很久久以後,
世界工廠的名號因為這些利基消失時(我支持趨勢家評論世界工場優勢會消平的說法)
,也許真的會變世界工廠,變成全球化下以各國為工廠?
似乎離國貨的討論越來越遠了XD
--
: ※ 引述《essi (沒有男生緣的人...XD)》之銘言:
: : 原因就是品質, 沒人想花錢去買些品質不穩的產品.
: 如果事情可以像你說得那麼單純,MIC = 品質不穩,MIT = 品質穩定的話,
: 我想今天世界工廠就不會是中國大陸了
MIC 當然不等於 品質不穩 MIT 當然不等於 品質穩定
只是以一般的情況來講吧...
看到世界工廠這一詞有點意外,我以為,大陸成為世界工廠絕跟品質無關.
所以個人有點意外.
廉價的人工,原料,廣大的便宜土地,單一的語言,造就一個絕佳的大工廠,不是嗎?
不過沒錯,它們絕對有不錯的產品,會贏過台灣,但如果不是不能忍受的話,
我還是傾向支持國貨優先,所謂不能忍受的事,包括品質與價錢過大差異:P
: : 如果製造產地不重要的話, 就不會世界各國紛紛還是在強調自己的產品製造地
: 應該不是說不重要,而是說品牌的影響力還是擺在第一位
: 例如當你看到一樣的MIC或MIU的NIKE球鞋,可能你會選擇MIU
: 而且以產地為選擇要項的考量會越來越低,
就是這樣,我也認為產地的影響力越來越小,但我認為它的重要性不會下降,
以農產品為例,若將它產地外移商品將不能再現,因為風土環境的關係,
全球化過程也許是造就一個均一的生產環境,而這些被風土環境影響的商品
,它所獨有的價值也許會更被突顯喔?
可惜我們的產地太小,不然茶與米等等優良商品就能造就品牌規模,
像法國的酒莊能分級認證了,我想台灣茶與米只是無法達到數量供應一個全球的需求,
不然他也能一飛沖天吧~
台灣當然有茶米的品牌也有做分級認證,但問題除了品質以外,
我覺得另外一個無法興盛的重點還有量太小了,而不是說他們沒做上述措施.
: 因為現在全球正歷經較過去一個世紀更為緊密的全球化過程,
: 以後大家會信任有品質 有效率 有成熟管理技術的公司,而非國家
: 畢竟,要以標準化來管理一個公司,比管理一個國家要來得容易許多
: 如果國家產地是選擇的首要考量,那自許品質超越東南亞及中國的'MIT中國強'.
: 早就該在台灣市場打爆來自中國或東南亞的NIKE Reebok 愛迪達了
: : 沒錯, 現今產品都要cost-down. 但是一味的cost-down, 得到的是什麼?
: : 消費者買到的產品壽命減短, 品質下降. 我們的人生又沒多長
: : 為何要忍受這種不便呢?
: 這部分應該是由消費者自行去選擇吧!
: 而且產品比較,必須看CP值,如果你的平均品質高出對手兩倍,但是價格超出對手三倍,
: 那你整體CP值還是只有對方的67%,那當然不會有人選擇你啦!
: CP值 = Consumption / Price , 平均一單位價格的消費效益
: : 支持國貨除了感情上的因素外, 還有實質上的價值.
: : 台灣的許多產品, 在品質上都已經有相當好的價值, 然後因為某些人的短視
: : 造成這些產業消失, 真正損失的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
: 事情沒有你講的那麼簡單,
: 產業消失也不一定是因為短視近利,
: 台灣品質是不錯,但難道其他開發中國家就不能進步?
: 在知名美國財經記者Thomas Friedman(佛里曼)所著的'世界是平的'一書中,
: 就提醒了美國人一個重要而且常被忽略的訊息:
: '外人看中國最會看錯的,就是以為中國的優勢只限於工資,不在於品質和生產效率.
: 在1995至2002年之間,非國營的私人企業部門的生產力每年都增加17%,這是美國
: 商務會議委員會(US Conference Board)的數據.原因是中國吸收了大量的新技術
: 和現代經營手法.......'
: 以上是出於'世界是平的'第二章'抹平世界的十大推土機',佛里曼的記載,頁數在108
: 而在109頁,佛里曼也有一些極度看好中國的評論,不過與我此段討論主題無關,
: 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 總之,稍微看一下別人進步的程度或他們未來的計劃,
: 相信你會找出MIT逐漸失色的根本原因,也只有這樣,才能找出挽救國貨的路
: : 這種支持當然不是盲目的支持, 但是如果台灣製造的東西有品質, 價格又比其他
: : 外國品牌合理(不是便宜),為何不買呢?
: 我自己是有買啦!
: 有時候甚至稍差一點,只要不要差得太離譜,我都會給MIT一點機會
: 例如我自己用的BenQ數位相機,本來是想買SONY或三星的
: 但是如果差太多,那當然就只好對國貨說聲抱歉了
上面的想法當初都沒發想過,所以謝謝原PO,介紹了一本未讀過的好書,
工資跟品質與生產效率都會變動與提升,當很久久以後,
世界工廠的名號因為這些利基消失時(我支持趨勢家評論世界工場優勢會消平的說法)
,也許真的會變世界工廠,變成全球化下以各國為工廠?
似乎離國貨的討論越來越遠了XD
--
Tags:
台灣製造
All Comments
By Margaret
at 2006-12-25T07:04
at 2006-12-25T07:04
By Rebecca
at 2006-12-26T07:54
at 2006-12-26T07:54
By Kristin
at 2006-12-30T14:28
at 2006-12-30T14:28
By Gary
at 2007-01-04T03:45
at 2007-01-04T03:45
By Rachel
at 2007-01-08T07:16
at 2007-01-08T07:16
By Belly
at 2007-01-09T06:04
at 2007-01-09T06:04
By Frederic
at 2007-01-10T01:44
at 2007-01-10T01:44
By Enid
at 2007-01-13T06:39
at 2007-01-13T06:39
Related Posts
"國貨"一詞之雜想
By Genevieve
at 2006-12-20T14:40
at 2006-12-20T14:40
推薦~ 日月紅茶
By Queena
at 2006-12-20T12:38
at 2006-12-20T12:38
"國貨"一詞之雜想
By Eartha
at 2006-12-20T10:00
at 2006-12-20T10:00
"國貨"一詞之雜想
By Yedda
at 2006-12-20T06:23
at 2006-12-20T06:23
"國貨"一詞之雜想
By Jacob
at 2006-12-20T02:20
at 2006-12-20T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