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和自行車穿著的差異 - 戶外用品
By Elizabeth
at 2009-02-11T21:39
at 2009-02-11T21:39
Table of Contents
大家都好專業哪,小的來補充一下10度以下騎車的經驗好了:
[2007/12/30的單日行程]
新竹科學園區→122縣道→竹東→台3線(與120共線)→內灣→尖石→右轉竹60
→青蛙石→宇老 (原路折返)
[氣溫]
因為我自己沒有溫度計,所以其實我不清楚出門時的溫度。只是感覺在十度左
右的風中出發時,沿路都在反問自己,為什麼我會在這種天氣出來騎車? 大概
就是個神經病吧~
而在14:05到達海拔1445的宇老時,嗯,只有3.7度,聽說清晨是結冰的狀態..
[裝備]
因為這個行程只有在到達內灣之前有所起伏,從內灣到宇老就完全沒下坡,一
路爬上去,所以其實還蠻容易準備裝備的,就是上宇老的坡是一套,從宇老滑
下來則準備另一套保暖的~
-上坡
內層:odlo的類PowerStretch排汗中層衣
外層:The North Face的單件式Hyvent風雨衣
夏天的短車褲、PearlIzumi腿套、便宜排汗頭巾、RudyProject半指單車手套
、安全帽
-下坡
保暖層:加一層穿在內外層之間的e-ground的PrimaloftSport化學纖維羽絨衣
沒有全指單車手套,於是在半指手套裡面再套了一層LoweAlpine的PS薄全指手
套。
老實說,跟前面的幾位專家比起來,我怎麼看都我覺得我的裝備有幾個問題:
1.穿太多
2.不見得全然適合單車活動
但是呢,爬百岳時我本來以為我算是比較不怕冷的,沒想到騎車的時候才發覺
銅筋鐵骨的人多的是,PS之類的好像只有我需要..另外沒辦法的是,因為沒什
麼錢 (是裝備花光了吧? ) ,所以我的裝備儘量都是登山與單車共用的,所以
上面那一堆東西很多是東拼西湊搞出來的,僅供參考..但很重要的一點是,請
準備全指手套,幾個下滑的前輩人都這麼提醒,不然會無法控制煞車。
那我的個人經驗是怎麼樣呢? 老實說,我的單車騎法跟各位高手稍有不同,因
為隨性又習慣旅行的感覺,所以我的節奏比較像爬山,騎得不快,騎一陣子常
常停下來拍照或休息,所以我有調整裝備的時間,我不強求一套到底,沒錢買
那麼高檔的裝備啦~
但是就像前面有高手提到的一樣,騎乘型態造成的風寒效應還是單車活動與登
山最大的差異,那時候沒有風衣的我,就只好先用輕量的單件式風雨衣擋一下
囉,最近就比較常穿OR的風衣 (蛋蛋衣之類的) 騎車。至於我有沒有在冒煙我
是不曉得,倒是下滑時竟然看到了雲瀑,不愧那辛苦的一天呢 :)
[20071230_新竹尖石_宇老_單車旅行]的網誌原文:
http://dflucifer.spaces.live.com/blog/cns!3E18C1338ED6502F!591.entry
※ 引述《madcat09 (騎車)》之銘言:
: 由於單車運動幾乎全程都維持在一定的運動強度,身體產熱大
: 所以在衣著設計要求的並非留住最多的體溫(反正你一直騎就源源不絕)
: 而是避免騎乘時正面的冷風的風寒效應,同時在背面排出大量濕氣汗水
: 說真的,如何保持補給才是重點;在山區裡一感覺到餓不用半小時一定軟腳
: 騎山路軟腳那就真的只能科科了..
: 而都用到網布這樣瘋狂要求透氣性,就更別提相對悶熱許多的防水布料了..
: 那國外為什麼會有單車風雨衣的出現?我推測的可能原因是:
: 1. 給通勤族使用,國外單車通勤(歐洲)風氣似乎比較盛行,通勤的人下雨天也需要騎車
: 2. 給長距離旅行的人使用,長途旅行總是天有不測風雲
: 另外,單車的保暖層大多和車衣一起做(刷毛車衣)
: 但除非是寒流來襲的當天去騎巴拉卡-大屯助航站,其實台北一年沒幾天用的到這東西
: 至於1500-4000,這應該可以去找單日武嶺的強者討論..
: 不然也可以找二日武嶺的,畢竟從南山/武陵出發上武嶺也是個1200/1900-3000出頭
: 但是..高海拔的夏天跟高海拔的冬天應該會差很多吧?高海拔的晨騎跟高海拔的白天騎
: 也差很多吧? XD
哈,我就是那種會在寒流來襲還出去騎車的人,不過其實我覺得寒流來襲時,
爬山跟跑步比較舒服啦 ^^;;
--
沒人看的blog: http://dflucifer.spaces.live.com/
誠徵新竹山友~ ^^
--
[2007/12/30的單日行程]
新竹科學園區→122縣道→竹東→台3線(與120共線)→內灣→尖石→右轉竹60
→青蛙石→宇老 (原路折返)
[氣溫]
因為我自己沒有溫度計,所以其實我不清楚出門時的溫度。只是感覺在十度左
右的風中出發時,沿路都在反問自己,為什麼我會在這種天氣出來騎車? 大概
就是個神經病吧~
而在14:05到達海拔1445的宇老時,嗯,只有3.7度,聽說清晨是結冰的狀態..
[裝備]
因為這個行程只有在到達內灣之前有所起伏,從內灣到宇老就完全沒下坡,一
路爬上去,所以其實還蠻容易準備裝備的,就是上宇老的坡是一套,從宇老滑
下來則準備另一套保暖的~
-上坡
內層:odlo的類PowerStretch排汗中層衣
外層:The North Face的單件式Hyvent風雨衣
夏天的短車褲、PearlIzumi腿套、便宜排汗頭巾、RudyProject半指單車手套
、安全帽
-下坡
保暖層:加一層穿在內外層之間的e-ground的PrimaloftSport化學纖維羽絨衣
沒有全指單車手套,於是在半指手套裡面再套了一層LoweAlpine的PS薄全指手
套。
老實說,跟前面的幾位專家比起來,我怎麼看都我覺得我的裝備有幾個問題:
1.穿太多
2.不見得全然適合單車活動
但是呢,爬百岳時我本來以為我算是比較不怕冷的,沒想到騎車的時候才發覺
銅筋鐵骨的人多的是,PS之類的好像只有我需要..另外沒辦法的是,因為沒什
麼錢 (是裝備花光了吧? ) ,所以我的裝備儘量都是登山與單車共用的,所以
上面那一堆東西很多是東拼西湊搞出來的,僅供參考..但很重要的一點是,請
準備全指手套,幾個下滑的前輩人都這麼提醒,不然會無法控制煞車。
那我的個人經驗是怎麼樣呢? 老實說,我的單車騎法跟各位高手稍有不同,因
為隨性又習慣旅行的感覺,所以我的節奏比較像爬山,騎得不快,騎一陣子常
常停下來拍照或休息,所以我有調整裝備的時間,我不強求一套到底,沒錢買
那麼高檔的裝備啦~
但是就像前面有高手提到的一樣,騎乘型態造成的風寒效應還是單車活動與登
山最大的差異,那時候沒有風衣的我,就只好先用輕量的單件式風雨衣擋一下
囉,最近就比較常穿OR的風衣 (蛋蛋衣之類的) 騎車。至於我有沒有在冒煙我
是不曉得,倒是下滑時竟然看到了雲瀑,不愧那辛苦的一天呢 :)
[20071230_新竹尖石_宇老_單車旅行]的網誌原文:
http://dflucifer.spaces.live.com/blog/cns!3E18C1338ED6502F!591.entry
※ 引述《madcat09 (騎車)》之銘言:
: 由於單車運動幾乎全程都維持在一定的運動強度,身體產熱大
: 所以在衣著設計要求的並非留住最多的體溫(反正你一直騎就源源不絕)
: 而是避免騎乘時正面的冷風的風寒效應,同時在背面排出大量濕氣汗水
: 說真的,如何保持補給才是重點;在山區裡一感覺到餓不用半小時一定軟腳
: 騎山路軟腳那就真的只能科科了..
: 而都用到網布這樣瘋狂要求透氣性,就更別提相對悶熱許多的防水布料了..
: 那國外為什麼會有單車風雨衣的出現?我推測的可能原因是:
: 1. 給通勤族使用,國外單車通勤(歐洲)風氣似乎比較盛行,通勤的人下雨天也需要騎車
: 2. 給長距離旅行的人使用,長途旅行總是天有不測風雲
: 另外,單車的保暖層大多和車衣一起做(刷毛車衣)
: 但除非是寒流來襲的當天去騎巴拉卡-大屯助航站,其實台北一年沒幾天用的到這東西
: 至於1500-4000,這應該可以去找單日武嶺的強者討論..
: 不然也可以找二日武嶺的,畢竟從南山/武陵出發上武嶺也是個1200/1900-3000出頭
: 但是..高海拔的夏天跟高海拔的冬天應該會差很多吧?高海拔的晨騎跟高海拔的白天騎
: 也差很多吧? XD
哈,我就是那種會在寒流來襲還出去騎車的人,不過其實我覺得寒流來襲時,
爬山跟跑步比較舒服啦 ^^;;
--
沒人看的blog: http://dflucifer.spaces.live.com/
誠徵新竹山友~ ^^
--
Tags:
戶外用品
All Comments
By Quanna
at 2009-02-13T14:37
at 2009-02-13T14:37
By John
at 2009-02-17T02:06
at 2009-02-17T02:06
Related Posts
最近迷上了軟殼衣~但是他會退色耶!
By Jack
at 2009-02-10T22:33
at 2009-02-10T22:33
patagonia R2 的設計
By Selena
at 2009-02-10T20:58
at 2009-02-10T20:58
登山和自行車穿著的差異
By Susan
at 2009-02-10T15:10
at 2009-02-10T15:10
登山和自行車穿著的差異
By Callum
at 2009-02-10T13:08
at 2009-02-10T13:08
請問氣化爐與瓦斯爐?
By Valerie
at 2009-02-10T10:44
at 2009-02-10T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