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給我優良水果 - 台灣製造
![Agnes avatar](/img/cat2.jpg)
By Agnes
at 2011-08-25T21:50
at 2011-08-25T21:50
Table of Contents
文長恕刪^^"
版主:不好意思,我想說直接回文說明比較容易看見,如果還是覺得比較適合貼在fruits
版,那我會刪文轉貼過去^^"
因為我所學相關,請容我班門弄斧的說明一些農業改良的原因,
如果有誤,還麻煩不吝指正
R大的文,我整篇看下來的總結出來有兩點問題:
1是保存期限不夠
2是香氣風味喪失,口味偏甜 (不知道我的重點有沒有畫錯@@")
第一個問題的原因有可能是:
1.現在栽培的品種與以前的品種特性不一樣,但農民仍然沿用舊有的方式,使得品質
下降。例如:假設以前的香蕉品種催熟需要2天的時間,但現在的品種可能只需要半天。
但是可能沒有人研究這方面的資料或是農民沒有更新方法,那樣的話,香蕉的品質當然會
受到影響 (這部分的天數是我亂舉的,請不要放入心中XD)。
2.採收時的成熟度上升。以前可能因為運輸的關係,所以會在水果還在青熟(注一)時就
採收,所以買回家時,儲藏的時間可以較久;但現在運輸條件進步,所以水果較可以在接
近完熟期(注二)時上市,這樣的好處是消費者買到時是"在欉紅",所以會比同樣的果實但
青熟時購買來的風味更好,畢竟,果實會有植株的養分供給。而且因為風味好,價格通常
可以更高。但壞處是保存期限下降,且運輸時的損傷會較嚴重。
注一:青熟指的是已成熟可採收,但果皮顏色較青綠、風味未達完美,此時的果實會較
堅硬耐儲藏運輸。
注二:完熟指的是果皮轉色完全(也就是番茄的話->已經變紅,香蕉的話->果皮上有輕微
黑點),糖度高,酸度低,此時的果實較軟,運輸難度較高,且保存期限較低。
以上兩點備注中有關成熟期的名詞大致是如此,但依不同水果會有些許不同的專有名詞。
第二個問題最大的原因是"喜好"
台灣人對水果的口味較偏甜,所以改良的方向就會朝著"甜"前進。這個是市場選擇的問題
,在這點上,我覺得不是改良人員的錯,當然R大也沒錯,只是現在的市場就是喜歡這樣
的口感,越甜的還越高價,這樣的情形下,我們以後可能真的得吃水果配水喝才行了XD
如果還是喜歡較以前的口味的話,可以去找找有些小農或觀光農場會種植以前的品種,多
多找他們購買到量夠大時,就可以實現在市場也能買到的希望了!
例如這幾年的開英鳳梨種植面積就節節上升(這個品種就是以前吃常會咬舌頭、酸度高
&風味夠的品種),這都拜所謂的"土鳳梨酥"大賣所擴展的面積,因為酸度夠才適合加工,
酸就變成它的優勢了XD
在此之前,這個品種幾乎被淘汰光了,咬舌頭又酸,不好吃啊(搖手指頭~)。所以,想吃
酸鳳梨的人這幾年會比較容易找到農家可以賣你,原因是賣加工可能還可以剩下一些用來
吃XD
其實我覺得R大寫這篇很好,
「嫌貨才是買貨人」
想買才會嫌啊,不想買就連看都不會看了。
所以才想寫這篇跟R大解釋您遇到的問題&想吃的品種還是有人賣的!
如果R大在台北,推薦您到「248農學市集」逛逛
http://www.248.com.tw/
我以前去時,有很多小農會去擺攤,裡面有一些是較早前的品種,可以去試試看
(ps.我很久沒去了,不知道有沒有改變,沒去是因為有點遠&會瘋狂購物QQ)
--
版主:不好意思,我想說直接回文說明比較容易看見,如果還是覺得比較適合貼在fruits
版,那我會刪文轉貼過去^^"
因為我所學相關,請容我班門弄斧的說明一些農業改良的原因,
如果有誤,還麻煩不吝指正
R大的文,我整篇看下來的總結出來有兩點問題:
1是保存期限不夠
2是香氣風味喪失,口味偏甜 (不知道我的重點有沒有畫錯@@")
第一個問題的原因有可能是:
1.現在栽培的品種與以前的品種特性不一樣,但農民仍然沿用舊有的方式,使得品質
下降。例如:假設以前的香蕉品種催熟需要2天的時間,但現在的品種可能只需要半天。
但是可能沒有人研究這方面的資料或是農民沒有更新方法,那樣的話,香蕉的品質當然會
受到影響 (這部分的天數是我亂舉的,請不要放入心中XD)。
2.採收時的成熟度上升。以前可能因為運輸的關係,所以會在水果還在青熟(注一)時就
採收,所以買回家時,儲藏的時間可以較久;但現在運輸條件進步,所以水果較可以在接
近完熟期(注二)時上市,這樣的好處是消費者買到時是"在欉紅",所以會比同樣的果實但
青熟時購買來的風味更好,畢竟,果實會有植株的養分供給。而且因為風味好,價格通常
可以更高。但壞處是保存期限下降,且運輸時的損傷會較嚴重。
注一:青熟指的是已成熟可採收,但果皮顏色較青綠、風味未達完美,此時的果實會較
堅硬耐儲藏運輸。
注二:完熟指的是果皮轉色完全(也就是番茄的話->已經變紅,香蕉的話->果皮上有輕微
黑點),糖度高,酸度低,此時的果實較軟,運輸難度較高,且保存期限較低。
以上兩點備注中有關成熟期的名詞大致是如此,但依不同水果會有些許不同的專有名詞。
第二個問題最大的原因是"喜好"
台灣人對水果的口味較偏甜,所以改良的方向就會朝著"甜"前進。這個是市場選擇的問題
,在這點上,我覺得不是改良人員的錯,當然R大也沒錯,只是現在的市場就是喜歡這樣
的口感,越甜的還越高價,這樣的情形下,我們以後可能真的得吃水果配水喝才行了XD
如果還是喜歡較以前的口味的話,可以去找找有些小農或觀光農場會種植以前的品種,多
多找他們購買到量夠大時,就可以實現在市場也能買到的希望了!
例如這幾年的開英鳳梨種植面積就節節上升(這個品種就是以前吃常會咬舌頭、酸度高
&風味夠的品種),這都拜所謂的"土鳳梨酥"大賣所擴展的面積,因為酸度夠才適合加工,
酸就變成它的優勢了XD
在此之前,這個品種幾乎被淘汰光了,咬舌頭又酸,不好吃啊(搖手指頭~)。所以,想吃
酸鳳梨的人這幾年會比較容易找到農家可以賣你,原因是賣加工可能還可以剩下一些用來
吃XD
其實我覺得R大寫這篇很好,
「嫌貨才是買貨人」
想買才會嫌啊,不想買就連看都不會看了。
所以才想寫這篇跟R大解釋您遇到的問題&想吃的品種還是有人賣的!
如果R大在台北,推薦您到「248農學市集」逛逛
http://www.248.com.tw/
我以前去時,有很多小農會去擺攤,裡面有一些是較早前的品種,可以去試試看
(ps.我很久沒去了,不知道有沒有改變,沒去是因為有點遠&會瘋狂購物QQ)
--
Tags:
台灣製造
All Comments
![Skylar Davis avatar](/img/cat1.jpg)
By Skylar Davis
at 2011-08-27T10:36
at 2011-08-27T10:36
![Daph Bay avatar](/img/cat2.jpg)
By Daph Bay
at 2011-08-31T13:39
at 2011-08-31T13:39
![Michael avatar](/img/cat3.jpg)
By Michael
at 2011-08-31T16:37
at 2011-08-31T16:37
![Joe avatar](/img/cat3.jpg)
By Joe
at 2011-09-02T04:48
at 2011-09-02T04:48
![Catherine avatar](/img/cat4.jpg)
By Catherine
at 2011-09-05T23:07
at 2011-09-05T23:07
![Joe avatar](/img/cat4.jpg)
By Joe
at 2011-09-08T14:53
at 2011-09-08T14:53
![Rebecca avatar](/img/cat5.jpg)
By Rebecca
at 2011-09-09T00:27
at 2011-09-09T00:27
![Catherine avatar](/img/girl.jpg)
By Catherine
at 2011-09-10T07:11
at 2011-09-10T07:11
![Tom avatar](/img/cat5.jpg)
By Tom
at 2011-09-11T23:05
at 2011-09-11T23:05
Related Posts
關於綠薰舒這個牌子....
![Ophelia avatar](/img/beaver.jpg)
By Ophelia
at 2011-08-23T23:47
at 2011-08-23T23:47
illori也出bra-tee了耶
![Eden avatar](/img/beret.jpg)
By Eden
at 2011-08-23T22:38
at 2011-08-23T22:38
斯薇康 草本防蚊噴霧
![Leila avatar](/img/girl5.jpg)
By Leila
at 2011-08-23T03:02
at 2011-08-23T03:02
阿里山 手工潔顏皂
![Noah avatar](/img/girl.jpg)
By Noah
at 2011-08-23T00:09
at 2011-08-23T00:09
國產登山鞋使用Gore-tex材質
![Eden avatar](/img/cat4.jpg)
By Eden
at 2011-08-22T21:35
at 2011-08-22T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