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型雨衣適不適合當機車雨衣? - 戶外用品

By Leila
at 2011-12-15T11:37
at 2011-12-15T11:37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tonyzz (tony=zzzzing)》之銘言:
: 這個問題我有些經驗可以分享一下
: 六年前我買了始祖鳥 THETA SV + GOLITE XCR的褲子
: 因為那時候有在爬山加上在海洋大學念書
: 因為要實習養魚所以冬天+下雨還是要天天出門去
: 於是就狠心敗下這套當做通勤+爬山用
: 幾乎是有下雨就穿這套出門
: 一開始穿著時上半身長久穿下來幾乎身體會沒什麼汗水,透氣性不錯
: 後來防潑水層慢慢退化後表面透氣效果就開始變差了
: 有一次寒流來我從海洋騎車回台中,一路上都是細雨不斷
: 騎了6個小時回到家拖下外套身體都沒有濕掉,只有手臂部分有一層汗水
: (但是透氣性還是比那種黃色雨衣好太多了,只是因為表面濕掉所以無法完全
: 透氣)後來我有用清潔劑+防潑水表面保養劑處理過後,潑水性回來了
: 透氣效果也就回復不少,後來就算我買了機車用gore-tex防摔衣
: 防水性性也不及這一套這麼耐久好用(大概4hr就滲入裡面了)
: 而且由於是外殼的關係裡面空間夠大,因此可以內層穿防摔衣
: 外面套THETA當做雨天騎長途用,這點我其他蠻多機車用風雨衣
: 都做不到的,所以這件我的使用率是最高的外套之一
終端使用者的分享總是最實際的~ 畢畢竟任何的測試報告數據或者產品理論上的技術
總是比不上實際穿著時的感受.. 但是也因為這樣,每個人的體質差異,對溫度和溼度
敏感度的不同,所以又多了一些主觀的感受表達 但是這個板本來就是歡迎大家討論的
所以多分享總是好的囉^^
看到這篇文章, 先跟大家釐清一個概念:
在機能性紡織品的領域, 透濕(Water vapour permeability) 跟
透氣(air permeability) ,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一般我們口語上常常會把兩件事情搞混 (透濕氣/透氣..)
其實看英文的定義就清楚許多, 一個是 Water-vapour, 另一個是很單純的air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布廠在定義布料透濕度的時候,
使用的名稱可能是MVP=5000 g/m2 x24hrs (Moisture vapour Permeability)
看他的單位,也能顧名思義的知道> 每單位面積24小時的水蒸氣 (重)量
會有這樣的單位表示也是因為跟測試本身有關,
國際標準(ASTM,JIS) 的透濕測試方法是在一個固定溫度/溼度/風速的環境中,
將水杯覆蓋上 防水膜 or 貼了防水膜的布料,隨著時間的經過,水杯內水分不斷蒸散
而導致的重量差異,來換算出24小時單位面積的透濕量
會有這樣的實驗設計也是為了模擬人體運動時,身體產生的熱氣是否能順利排出;
因為無論是針織還是平織布料,紡織品都是有空隙存在, (想像經紗 緯紗交織的狀態)
所以沒有任何後加工的產品,即便織的密度很密,遇到水 都會從這些細縫穿過而不具備
防水功能, 所以才需要借住 coating 或者 貼膜的技術把這些縫細填住,讓水分子不會
進來而達到防水的效果,這就是最原始的 雨衣
但是紡織品的縫細被塞住了,相對的我們身體產生的熱氣就排不出去了,所以你會覺得
穿雨衣的時候,熱氣排不出去所以變成汗液黏在雨衣的內裡, 感覺相當不舒適...
所以後來人們又才發明在防水膜上面,改善製膜的工程,利用氣泡原理產生許多小孔洞,
可以抵擋大的水分子(雨水),不致於穿透紡織品,又可以讓小的水分子(人體的熱氣>
水蒸氣)通過.. 這些已經在我之前的文章(key word:Gore tex)提過,不再贅述
所以做透濕的測試基本上都是有做coating / 貼膜的布料 會比較具有意義,
數據越大當然就代表透濕量越大>> 穿著時流汗越能排出>>越舒適
而透氣的話,業界多以A/P值作為參考(Air Permeability)
單位通常像是 cm3/ cm2/ min >> 單位時間,在單位面積上有多少立方體積的風通過,
測試就是很單純把布料固定住,然後提供風壓,機器讀值..
所以測試出來數據越大>>越透氣>>越不防風 ;數據越小>>越不透氣>>越防風
因此,看廠商如果是要做春夏的外套,那可能數據越大越好;
如果是要標榜防風,那就是數據越小越好, 透氣<>防風 是一體的兩面,無法兼得
有了以上的概念,再看原po的文章... 我這邊可能用理論的方式提出我覺得奇怪的地方:
1.外套上面如果有撥水劑,這個撥水劑是薄薄的一層附著在織品上,讓水珠能夠站立
而不滲透... 所以理論上來說,剛買的新外套可能會因此而透氣會有一些些的不佳
(因為多了撥水劑這層),但影響幾乎可以忽略,因為真的是很薄的一層...所以大家
也不必要覺得把所有外套上噴了撥水劑就可以擋風了 XD 實際風壓是很容易穿過撥水
劑的
2.因為撥水劑會因為長期的使用而脫落..所以如果真的要說,透氣也會因為這樣而變的
比較好.. 但是真的可以忽略,原理如上
3.原文提到的透氣...汗水... 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所以我看的也是有點霧傻傻
到底是在說 透濕 還是 透氣? 一般來說有貼膜的布料,透氣會比較不好(因為變厚了)
除非風壓強到不行.. 不然防風能力都是很不錯的..且不會因為長期的穿著而變差
除非衣服破了= =
但是穿著的舒適感以及流汗的
差異,我覺得用 透濕這個字眼會表達的更精確
4.前一篇提到,是否會因為空氣的髒污塞住了防水膜的微多孔而導致越穿透濕越差...
這是滿有趣的論點,但是目前沒有國際法規的測試能夠去確認:空氣中的懸浮粒子
是否會塞住微多孔膜? 所以你朋友說的 登山的防水透濕外套最好穿久了再拿去給
騎車用.. 是比較沒有根據的說法啦
以上提供給大家參考囉~
--
: 這個問題我有些經驗可以分享一下
: 六年前我買了始祖鳥 THETA SV + GOLITE XCR的褲子
: 因為那時候有在爬山加上在海洋大學念書
: 因為要實習養魚所以冬天+下雨還是要天天出門去
: 於是就狠心敗下這套當做通勤+爬山用
: 幾乎是有下雨就穿這套出門
: 一開始穿著時上半身長久穿下來幾乎身體會沒什麼汗水,透氣性不錯
: 後來防潑水層慢慢退化後表面透氣效果就開始變差了
: 有一次寒流來我從海洋騎車回台中,一路上都是細雨不斷
: 騎了6個小時回到家拖下外套身體都沒有濕掉,只有手臂部分有一層汗水
: (但是透氣性還是比那種黃色雨衣好太多了,只是因為表面濕掉所以無法完全
: 透氣)後來我有用清潔劑+防潑水表面保養劑處理過後,潑水性回來了
: 透氣效果也就回復不少,後來就算我買了機車用gore-tex防摔衣
: 防水性性也不及這一套這麼耐久好用(大概4hr就滲入裡面了)
: 而且由於是外殼的關係裡面空間夠大,因此可以內層穿防摔衣
: 外面套THETA當做雨天騎長途用,這點我其他蠻多機車用風雨衣
: 都做不到的,所以這件我的使用率是最高的外套之一
終端使用者的分享總是最實際的~ 畢畢竟任何的測試報告數據或者產品理論上的技術
總是比不上實際穿著時的感受.. 但是也因為這樣,每個人的體質差異,對溫度和溼度
敏感度的不同,所以又多了一些主觀的感受表達 但是這個板本來就是歡迎大家討論的
所以多分享總是好的囉^^
看到這篇文章, 先跟大家釐清一個概念:
在機能性紡織品的領域, 透濕(Water vapour permeability) 跟
透氣(air permeability) ,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一般我們口語上常常會把兩件事情搞混 (透濕氣/透氣..)
其實看英文的定義就清楚許多, 一個是 Water-vapour, 另一個是很單純的air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布廠在定義布料透濕度的時候,
使用的名稱可能是MVP=5000 g/m2 x24hrs (Moisture vapour Permeability)
看他的單位,也能顧名思義的知道> 每單位面積24小時的水蒸氣 (重)量
會有這樣的單位表示也是因為跟測試本身有關,
國際標準(ASTM,JIS) 的透濕測試方法是在一個固定溫度/溼度/風速的環境中,
將水杯覆蓋上 防水膜 or 貼了防水膜的布料,隨著時間的經過,水杯內水分不斷蒸散
而導致的重量差異,來換算出24小時單位面積的透濕量
會有這樣的實驗設計也是為了模擬人體運動時,身體產生的熱氣是否能順利排出;
因為無論是針織還是平織布料,紡織品都是有空隙存在, (想像經紗 緯紗交織的狀態)
所以沒有任何後加工的產品,即便織的密度很密,遇到水 都會從這些細縫穿過而不具備
防水功能, 所以才需要借住 coating 或者 貼膜的技術把這些縫細填住,讓水分子不會
進來而達到防水的效果,這就是最原始的 雨衣
但是紡織品的縫細被塞住了,相對的我們身體產生的熱氣就排不出去了,所以你會覺得
穿雨衣的時候,熱氣排不出去所以變成汗液黏在雨衣的內裡, 感覺相當不舒適...
所以後來人們又才發明在防水膜上面,改善製膜的工程,利用氣泡原理產生許多小孔洞,
可以抵擋大的水分子(雨水),不致於穿透紡織品,又可以讓小的水分子(人體的熱氣>
水蒸氣)通過.. 這些已經在我之前的文章(key word:Gore tex)提過,不再贅述
所以做透濕的測試基本上都是有做coating / 貼膜的布料 會比較具有意義,
數據越大當然就代表透濕量越大>> 穿著時流汗越能排出>>越舒適
而透氣的話,業界多以A/P值作為參考(Air Permeability)
單位通常像是 cm3/ cm2/ min >> 單位時間,在單位面積上有多少立方體積的風通過,
測試就是很單純把布料固定住,然後提供風壓,機器讀值..
所以測試出來數據越大>>越透氣>>越不防風 ;數據越小>>越不透氣>>越防風
因此,看廠商如果是要做春夏的外套,那可能數據越大越好;
如果是要標榜防風,那就是數據越小越好, 透氣<>防風 是一體的兩面,無法兼得
有了以上的概念,再看原po的文章... 我這邊可能用理論的方式提出我覺得奇怪的地方:
1.外套上面如果有撥水劑,這個撥水劑是薄薄的一層附著在織品上,讓水珠能夠站立
而不滲透... 所以理論上來說,剛買的新外套可能會因此而透氣會有一些些的不佳
(因為多了撥水劑這層),但影響幾乎可以忽略,因為真的是很薄的一層...所以大家
也不必要覺得把所有外套上噴了撥水劑就可以擋風了 XD 實際風壓是很容易穿過撥水
劑的
2.因為撥水劑會因為長期的使用而脫落..所以如果真的要說,透氣也會因為這樣而變的
比較好.. 但是真的可以忽略,原理如上
3.原文提到的透氣...汗水... 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所以我看的也是有點霧傻傻
到底是在說 透濕 還是 透氣? 一般來說有貼膜的布料,透氣會比較不好(因為變厚了)
除非風壓強到不行.. 不然防風能力都是很不錯的..且不會因為長期的穿著而變差
除非衣服破了= =
但是穿著的舒適感以及流汗的
差異,我覺得用 透濕這個字眼會表達的更精確
4.前一篇提到,是否會因為空氣的髒污塞住了防水膜的微多孔而導致越穿透濕越差...
這是滿有趣的論點,但是目前沒有國際法規的測試能夠去確認:空氣中的懸浮粒子
是否會塞住微多孔膜? 所以你朋友說的 登山的防水透濕外套最好穿久了再拿去給
騎車用.. 是比較沒有根據的說法啦
以上提供給大家參考囉~
--
Tags:
戶外用品
All Comments

By Sandy
at 2011-12-18T21:29
at 2011-12-18T21:29

By Sandy
at 2011-12-23T18:17
at 2011-12-23T18:17

By Doris
at 2011-12-23T20:35
at 2011-12-23T20:35

By Belly
at 2011-12-28T07:14
at 2011-12-28T07:14

By Elvira
at 2011-12-30T21:19
at 2011-12-30T21:19

By Iris
at 2011-12-31T22:28
at 2011-12-31T22:28

By Kumar
at 2012-01-01T09:20
at 2012-01-01T09:20

By Bennie
at 2012-01-02T11:27
at 2012-01-02T11:27
Related Posts
騎機車/走路,冬天用的防風帽

By Yuri
at 2011-12-14T21:54
at 2011-12-14T21:54
關於Lafuma輕量二件式保暖衣評價

By Liam
at 2011-12-14T17:42
at 2011-12-14T17:42
羽絨睡袋保暖度?

By Cara
at 2011-12-14T14:40
at 2011-12-14T14:40
la new的電子保暖外套

By Yuri
at 2011-12-14T10:40
at 2011-12-14T10:40
Power Stretch 護頸兩用帽哪裡買?

By Leila
at 2011-12-14T09:24
at 2011-12-14T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