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的行囊 - 戶外用品
By Catherine
at 2010-03-05T21:35
at 2010-03-05T21:35
Table of Contents
我既是人生裡的流浪者,也是都市裡的.
與其說這是旅者的裝備建議, 不如說是某個流浪者的經驗分享.
既然是流浪漢..嗯..我是說流浪者,
就沒有很fancy的裝備清單, 都是一些登山旅遊家常裝備,
還有一些想法...
或許比較適合要當backpacker/通勤者的學生和新鮮人剛開始採購時考量吧. :)
----
主要推薦裝備
大背 (輕量,10-15 kg負重就夠用了,亂裝東西用)
睡袋內套 (hostel/掛單/街友露宿用,防蟲,透氣)
筆電防護袋 (有硬板,鋁框為佳,保護螢幕背板)
DIY輕量清潔包 (重裝小瓶,移除不需要的部分)
輕量濾水器 (省錢,安全飲水)
斗篷式雨布/衣 (雨衣,緊急紮營,保暖,街友露宿地布)
細的輔助繩 (<3mm; 綁東西/雨布/外掛/曬衣)
兩棲鞋 (versatile, cleanable)
防水袋 (防水,洗衣服)
----
自從通勤上班,主要睡覺的地方就有3個,也經常需要出差,
上山的日子越來越少,但是血液裡那份對探險的渴望卻未曾停止沸騰,
於是,似乎只有假裝自己是traveller, 或是wanderer, 才能稍微釋懷.
我帶的東西有點多; 主要分成工作, 生活, 求生三種用途.
A.工作
1.電腦處理, 相機輸入, 外接硬碟....
不得不提的是筆電的防護. 我在十年內用背包裝電腦,壞了兩台,都是螢幕.
目前市面上主要的防護都沒辦法兼顧把筆電塞背包 (因為受力方向主要是正向於螢幕)
除了一款有鋁板的. 使用上會讓你安心很多.
2.體積重量我想還是一個主要的考量. 所幸這跟背包一樣, 輕的往往不貴.
相機我不熟. 但是CULV的筆電是目前在效能價格和移動性之間比較好的平衡.
但是最輕量攜帶加上電源通常也都要接近2 kg..
如果網路夠快,遠端連線還是效能上比較好的選擇
3.書&文件..
這其實是最重的之一
如果電力方便的話, 還是儘量習慣看pdf好些.
掃成電子檔一本大概幾百塊可以搞定. 看工作/旅遊習慣.
4.電力一直是問題.
最近對軟式太陽能電板蠻有興趣的,
也聽了不少戶外探險/生活成功使用案例.
特別像是高山/極區遠征基地營,或是其他長期紮營需求. (觀測站也是必備的)
這大概也是流浪者的趨勢吧?(有錢的"流浪者"還是流浪者嗎?)
B.清潔衛生
生活上, 為了減少體積, 輕量化的觀念相當實用
去掉不要的, 分裝, 這兩格式主要的概念.
1.響應環保,兩節的spork,筷子,夠大的水壺,都是飲食實用品.
毛巾就頭巾了.
有餘裕帶化纖的刷背毛巾(有很多孔洞),
快乾輕量清潔效果也好,省很多洗潔劑,50元店就有
不慣牙線又想減量,兒童牙刷一定會想鉅兩半
刮鬍刀也是只要"頭"就夠了. 小心慢慢刮!
指甲剪只要< 1 week的平地行程, 用借的吧!
(不然一般大賣場15元的超小型指甲剪應該能滿足.)
2.洗澡洗頭洗臉的東西可以是同一罐.一個禮拜的量20ml是措措有餘的.
加上上面說的刷背毛巾
洗衣服的還是習慣另外裝一小罐...
保養品,十元店的5ml-15ml小瓶罐就夠分裝了,不需要每次都帶原裝.
(不過..老實說,對一個流浪者而言,這些好像是為了某人帶的?XD)
不論借不借得到刷子,有浸泡還是比較方便. 這時候防水袋/塑膠袋就派上用場了.
綁起來,浸夠時間,味道才不會這麼快出來)
3.受傷?請靠你平常練來的免疫力,或是各學校(免費?)的健康中心 :p
不過帶個酒精棉片和德國萬用膏(其實我都只帶面速力達母), 會讓人安心許多
C.睡覺
1.晚上蚊子很多還是要靠防蚊頭套,棒球帽充數.
要"紮營"習慣用頭燈...或許改用裝水銀電池的LED小燈吧.
裝衣服的袋子當枕頭,外套或睡袋內套當被單.
2.睡袋內套比起最透氣的露宿袋在平地三季更實用.
而且更重要的是, 可以防止像是蚊子, 吸血蟲(e.g.忠誠龜)的東西肆無忌憚的進入.
但是恙蟲,塵"蹣"好像無法
而且hostel有時候會要收你USD 7 / night. 自己帶這些甚至睡外面,不無小省.
3.冷時再搭配50F超輕量化纖睡袋吧!
但是穿保暖衣服還是個人比較經常的選擇.(more versatile)
加上輕量的大背包和地布/雨布就可以當床墊應付大多數天氣的室內睡眠.
我曾經在10度出頭寒流的台北某捷運站外面露宿, 只穿雨衣和Pile以及墊背包.
(可惜睡袋內套送親人了..) 雖然冷, 但是還可以接受.
台灣, 大多數情況下室內這樣就夠了, 連寒流都可以應付.
如果去到有暖氣的地方, 也是可以應付.
D.衣物上
1.除了極冷的氣候, 大多數天氣, 短袖,外套和長褲是必要的.
多功能頭巾在通車和旅行時也都很方便的扮演口罩, 頭套, 毛巾, 抹布等角色
習慣再帶一套換洗,讓自己比較不會被厭惡.
天氣冷, 除了cap,手套和厚襪反而會是我比外套先帶的東西. (因為背背包,核心反而還好)
正式服裝, 長袖/保暖, 替換的量, 雨衣褲就看天氣和行程了.
(對長期有運動的胖子而言,其實大多數都不需要...)
2.台灣雖然濕氣重,洗完衣服不會隔天就乾,
但是快乾衣物濕了也可以穿,燃燒你的ATP吧!
如果不在意味道, 有太陽曬, 那就可以更輕量囉!
晾衣服其實到處都可以掛. 所有裝備和家具上都可以放.
有繩子會更方便.
3.其實我都用便宜的快乾polo衫,薄襯衫(可以捲起來,防曬),內衣褲襪子充數.
破了或被幹也不會像損壞Odlo,Patagonia,SmartWool等運動穿的貼身衣物那般心疼.
甚至還可以做人情, 蕭灑的友情支援, 國民外交 XD
不過個人以為,抗臭的merino wool還是旅遊的首選.適溫性也好多.
4.鞋子還是包住腳指的兩棲鞋用途廣.
搭配vibram鞋底,穿得更耐久,也不用擔心帶子斷掉.
濕冷下水都不怕,沾滿泥巴沖過又是整個新.
同時兼顧戶外運動外型.
室內就赤腳(ultra快乾!!)或是穿襪子吧!
但是鋒面過境,暴風雪...最好還是乖乖穿上防水透氣的野跑鞋..
E.一般求生用具
帶個輕量的濾水器&求生包, 可以讓你在比較惡劣的環境活得比較好.
1.濾水器已經小到<100g了. 這在各種情況都能快速的帶來飲用水, 口感還有一定保障.
大陸的pure easy soldier甚至有88g的陶瓷濾心+活性碳濾網.
當然這都比不上life straw類型的超輕量吸管.(說這在溯溪超好用..但我都直接喝)
(不過要注意吸管斷掉的問題..這類物品請乾燥保存以防菌)
這可以省下大量bottle water的錢, 特別是當你在環境不佳的區域長期旅遊/工作.
要強調的是, 重金屬在大多數攜帶性濾水器中還是無效或是效果有限.
另外, 求生包是為了防災. 天有不測風雲,並且時時提醒自己要惜福.
2.除了前述的雨布, 濾水器之外, 生火的傢伙還是都帶著...
缺水的時候也不擔心沒有水;下雨直接拿出來用;
朋友家有"好朋友"拜訪也不必擔心沒地方睡.
(我沒教唆去睡學校走廊,捷運站和公園..)
在偏僻地方冷的時候就直接燒東西了
當然多功能刀具也是難以割捨的日常生活用品..:p
附帶一提,如果住在高樓,怕火災,還是請準備繩子垂降...
3.有關打火器材登機的問題...瓦斯類的就不提了.
最通用的生火東西還是你手邊的電池..(鋼絲絨就請自行處置吧)
有的航空公司明文允許火柴一包(就只一包)帶著,
但是有的完全不允許, 連打火鎂棒都不行!!(Irish?)
甚至連checkin行李都不能放在裡面.
可略為參考
http://www.airsafe.com/issues/security/faa_broc.pdf
http://www.airsafe.com/issues/security/tsa_broc.pdf
F.背包
1.這些東西還是需要一個夠大的包包.
我的是70L, 號稱可以縮成25L,1.6kg, 背板和內架拆掉才會低於1kg.
但是一般的通勤和客棧旅行也措措有餘.
通常可以把包含電腦的東西裝進去.
2.背電腦的話,最好是有硬板的電腦保護包
像我,還是不安心,裝上背板,或奢侈的塞進睡墊吧!
3.容量的彈性
大背包, 臨時需要帶東西去拜訪人, 還能很有餘裕的塞滿禮物, 空出雙手來擁抱.
(然後像小叮噹一樣掏出來~~驚喜!!! )
或是可以奮力趕車, 或是輕鬆騎腳踏車移動..
當然Top loading比起用拉鍊,U型開口,需要更多其他空間才能把沒想到需要用的東西掏出
來...不過這大概是更耐用的選擇吧...
雖然loading麻煩,也遇過打包到不爽,但我想我慢慢習慣了 :)
4.小背包/登機包?
不必登機的話, 如果需要"小背包", 就把東西都掏出來,
放在防水袋或大塑膠袋裡面, 放在住宿地方.
(安全性問題請自行考量喔..)
5.小鉤環,輔助繩
附帶一提, 小鉤環和輔助繩在需要外掛(e.g.垃圾和食物)的時候往往能派上用場.
拉雨布的捆工結還蠻好用的. (這些東西或許類似"束線帶"吧..)
(我沒提到衛生紙可以去便利商店和速食店拿吧?這樣很缺德的...)
G.登機,托運
1.需要登機託運, 我試過前後各一個背包套(不要破到會擴張&掉東西就沒關係)
然後用輔助繩綑綁好,收線收好.
這樣頂多是亂掉,稍微露出來,並沒有遇到外面那些帶子損壞的問題.
而且非常好認.
2.這些背包套也可以在旅行時充當野餐墊/打包專用地布/購物袋(最好搭配繩子)...等使用.
至於登機時,就帶著那些電子器材"登頂包"...
3.護照/錢包, 我習慣用繩子綁著, 掛在腰間, 或是斜背在外套裡面. It depends.
有一個旅遊品牌有出繩子裡面是鐵線的, 我覺得用起來會更安心.
4.輕量化登機包?
現在很多在賣輕量化登頂包的.
包含保暖衣物,電腦等隨身貴重物品&逃生用品在內(如果墜機...XD),
我自己是覺得30L用起來比較有餘裕. 25L差不多.
再上去就是其他考量了.
但是我想帶個一般電腦包, 拿件外套, 塞個毛帽也就很夠了.
H.結語:
對一個同時具有上班族和流浪者身分的人而言,
大背大概是看起來最不能兼顧的總和吧!
還是是喜歡這種小小的叛逆和不協調,斯巴達式的"旅行".
大概只有裝成流浪漢或穿戴戶外用品才能稍微顯示自己對資本主義的反抗
以及對自由和自然的嚮往...
(很虛妄的自我麻醉...而且這些裝備經歷的工商過程其實都極端不環保,即便可以省很多
水XD)
其實想要的可以很多, 需要的還是可以越來越少...
(好啦...該回頭去上工了...orz)
--
與其說這是旅者的裝備建議, 不如說是某個流浪者的經驗分享.
既然是流浪漢..嗯..我是說流浪者,
就沒有很fancy的裝備清單, 都是一些登山旅遊家常裝備,
還有一些想法...
或許比較適合要當backpacker/通勤者的學生和新鮮人剛開始採購時考量吧. :)
----
主要推薦裝備
大背 (輕量,10-15 kg負重就夠用了,亂裝東西用)
睡袋內套 (hostel/掛單/街友露宿用,防蟲,透氣)
筆電防護袋 (有硬板,鋁框為佳,保護螢幕背板)
DIY輕量清潔包 (重裝小瓶,移除不需要的部分)
輕量濾水器 (省錢,安全飲水)
斗篷式雨布/衣 (雨衣,緊急紮營,保暖,街友露宿地布)
細的輔助繩 (<3mm; 綁東西/雨布/外掛/曬衣)
兩棲鞋 (versatile, cleanable)
防水袋 (防水,洗衣服)
----
自從通勤上班,主要睡覺的地方就有3個,也經常需要出差,
上山的日子越來越少,但是血液裡那份對探險的渴望卻未曾停止沸騰,
於是,似乎只有假裝自己是traveller, 或是wanderer, 才能稍微釋懷.
我帶的東西有點多; 主要分成工作, 生活, 求生三種用途.
A.工作
1.電腦處理, 相機輸入, 外接硬碟....
不得不提的是筆電的防護. 我在十年內用背包裝電腦,壞了兩台,都是螢幕.
目前市面上主要的防護都沒辦法兼顧把筆電塞背包 (因為受力方向主要是正向於螢幕)
除了一款有鋁板的. 使用上會讓你安心很多.
2.體積重量我想還是一個主要的考量. 所幸這跟背包一樣, 輕的往往不貴.
相機我不熟. 但是CULV的筆電是目前在效能價格和移動性之間比較好的平衡.
但是最輕量攜帶加上電源通常也都要接近2 kg..
如果網路夠快,遠端連線還是效能上比較好的選擇
3.書&文件..
這其實是最重的之一
如果電力方便的話, 還是儘量習慣看pdf好些.
掃成電子檔一本大概幾百塊可以搞定. 看工作/旅遊習慣.
4.電力一直是問題.
最近對軟式太陽能電板蠻有興趣的,
也聽了不少戶外探險/生活成功使用案例.
特別像是高山/極區遠征基地營,或是其他長期紮營需求. (觀測站也是必備的)
這大概也是流浪者的趨勢吧?(有錢的"流浪者"還是流浪者嗎?)
B.清潔衛生
生活上, 為了減少體積, 輕量化的觀念相當實用
去掉不要的, 分裝, 這兩格式主要的概念.
1.響應環保,兩節的spork,筷子,夠大的水壺,都是飲食實用品.
毛巾就頭巾了.
有餘裕帶化纖的刷背毛巾(有很多孔洞),
快乾輕量清潔效果也好,省很多洗潔劑,50元店就有
不慣牙線又想減量,兒童牙刷一定會想鉅兩半
刮鬍刀也是只要"頭"就夠了. 小心慢慢刮!
指甲剪只要< 1 week的平地行程, 用借的吧!
(不然一般大賣場15元的超小型指甲剪應該能滿足.)
2.洗澡洗頭洗臉的東西可以是同一罐.一個禮拜的量20ml是措措有餘的.
加上上面說的刷背毛巾
洗衣服的還是習慣另外裝一小罐...
保養品,十元店的5ml-15ml小瓶罐就夠分裝了,不需要每次都帶原裝.
(不過..老實說,對一個流浪者而言,這些好像是為了某人帶的?XD)
不論借不借得到刷子,有浸泡還是比較方便. 這時候防水袋/塑膠袋就派上用場了.
綁起來,浸夠時間,味道才不會這麼快出來)
3.受傷?請靠你平常練來的免疫力,或是各學校(免費?)的健康中心 :p
不過帶個酒精棉片和德國萬用膏(其實我都只帶面速力達母), 會讓人安心許多
C.睡覺
1.晚上蚊子很多還是要靠防蚊頭套,棒球帽充數.
要"紮營"習慣用頭燈...或許改用裝水銀電池的LED小燈吧.
裝衣服的袋子當枕頭,外套或睡袋內套當被單.
2.睡袋內套比起最透氣的露宿袋在平地三季更實用.
而且更重要的是, 可以防止像是蚊子, 吸血蟲(e.g.忠誠龜)的東西肆無忌憚的進入.
但是恙蟲,塵"蹣"好像無法
而且hostel有時候會要收你USD 7 / night. 自己帶這些甚至睡外面,不無小省.
3.冷時再搭配50F超輕量化纖睡袋吧!
但是穿保暖衣服還是個人比較經常的選擇.(more versatile)
加上輕量的大背包和地布/雨布就可以當床墊應付大多數天氣的室內睡眠.
我曾經在10度出頭寒流的台北某捷運站外面露宿, 只穿雨衣和Pile以及墊背包.
(可惜睡袋內套送親人了..) 雖然冷, 但是還可以接受.
台灣, 大多數情況下室內這樣就夠了, 連寒流都可以應付.
如果去到有暖氣的地方, 也是可以應付.
D.衣物上
1.除了極冷的氣候, 大多數天氣, 短袖,外套和長褲是必要的.
多功能頭巾在通車和旅行時也都很方便的扮演口罩, 頭套, 毛巾, 抹布等角色
習慣再帶一套換洗,讓自己比較不會被厭惡.
天氣冷, 除了cap,手套和厚襪反而會是我比外套先帶的東西. (因為背背包,核心反而還好)
正式服裝, 長袖/保暖, 替換的量, 雨衣褲就看天氣和行程了.
(對長期有運動的胖子而言,其實大多數都不需要...)
2.台灣雖然濕氣重,洗完衣服不會隔天就乾,
但是快乾衣物濕了也可以穿,燃燒你的ATP吧!
如果不在意味道, 有太陽曬, 那就可以更輕量囉!
晾衣服其實到處都可以掛. 所有裝備和家具上都可以放.
有繩子會更方便.
3.其實我都用便宜的快乾polo衫,薄襯衫(可以捲起來,防曬),內衣褲襪子充數.
破了或被幹也不會像損壞Odlo,Patagonia,SmartWool等運動穿的貼身衣物那般心疼.
甚至還可以做人情, 蕭灑的友情支援, 國民外交 XD
不過個人以為,抗臭的merino wool還是旅遊的首選.適溫性也好多.
4.鞋子還是包住腳指的兩棲鞋用途廣.
搭配vibram鞋底,穿得更耐久,也不用擔心帶子斷掉.
濕冷下水都不怕,沾滿泥巴沖過又是整個新.
同時兼顧戶外運動外型.
室內就赤腳(ultra快乾!!)或是穿襪子吧!
但是鋒面過境,暴風雪...最好還是乖乖穿上防水透氣的野跑鞋..
E.一般求生用具
帶個輕量的濾水器&求生包, 可以讓你在比較惡劣的環境活得比較好.
1.濾水器已經小到<100g了. 這在各種情況都能快速的帶來飲用水, 口感還有一定保障.
大陸的pure easy soldier甚至有88g的陶瓷濾心+活性碳濾網.
當然這都比不上life straw類型的超輕量吸管.(說這在溯溪超好用..但我都直接喝)
(不過要注意吸管斷掉的問題..這類物品請乾燥保存以防菌)
這可以省下大量bottle water的錢, 特別是當你在環境不佳的區域長期旅遊/工作.
要強調的是, 重金屬在大多數攜帶性濾水器中還是無效或是效果有限.
另外, 求生包是為了防災. 天有不測風雲,並且時時提醒自己要惜福.
2.除了前述的雨布, 濾水器之外, 生火的傢伙還是都帶著...
缺水的時候也不擔心沒有水;下雨直接拿出來用;
朋友家有"好朋友"拜訪也不必擔心沒地方睡.
(我沒教唆去睡學校走廊,捷運站和公園..)
在偏僻地方冷的時候就直接燒東西了
當然多功能刀具也是難以割捨的日常生活用品..:p
附帶一提,如果住在高樓,怕火災,還是請準備繩子垂降...
3.有關打火器材登機的問題...瓦斯類的就不提了.
最通用的生火東西還是你手邊的電池..(鋼絲絨就請自行處置吧)
有的航空公司明文允許火柴一包(就只一包)帶著,
但是有的完全不允許, 連打火鎂棒都不行!!(Irish?)
甚至連checkin行李都不能放在裡面.
可略為參考
http://www.airsafe.com/issues/security/faa_broc.pdf
http://www.airsafe.com/issues/security/tsa_broc.pdf
F.背包
1.這些東西還是需要一個夠大的包包.
我的是70L, 號稱可以縮成25L,1.6kg, 背板和內架拆掉才會低於1kg.
但是一般的通勤和客棧旅行也措措有餘.
通常可以把包含電腦的東西裝進去.
2.背電腦的話,最好是有硬板的電腦保護包
像我,還是不安心,裝上背板,或奢侈的塞進睡墊吧!
3.容量的彈性
大背包, 臨時需要帶東西去拜訪人, 還能很有餘裕的塞滿禮物, 空出雙手來擁抱.
(然後像小叮噹一樣掏出來~~驚喜!!! )
或是可以奮力趕車, 或是輕鬆騎腳踏車移動..
當然Top loading比起用拉鍊,U型開口,需要更多其他空間才能把沒想到需要用的東西掏出
來...不過這大概是更耐用的選擇吧...
雖然loading麻煩,也遇過打包到不爽,但我想我慢慢習慣了 :)
4.小背包/登機包?
不必登機的話, 如果需要"小背包", 就把東西都掏出來,
放在防水袋或大塑膠袋裡面, 放在住宿地方.
(安全性問題請自行考量喔..)
5.小鉤環,輔助繩
附帶一提, 小鉤環和輔助繩在需要外掛(e.g.垃圾和食物)的時候往往能派上用場.
拉雨布的捆工結還蠻好用的. (這些東西或許類似"束線帶"吧..)
(我沒提到衛生紙可以去便利商店和速食店拿吧?這樣很缺德的...)
G.登機,托運
1.需要登機託運, 我試過前後各一個背包套(不要破到會擴張&掉東西就沒關係)
然後用輔助繩綑綁好,收線收好.
這樣頂多是亂掉,稍微露出來,並沒有遇到外面那些帶子損壞的問題.
而且非常好認.
2.這些背包套也可以在旅行時充當野餐墊/打包專用地布/購物袋(最好搭配繩子)...等使用.
至於登機時,就帶著那些電子器材"登頂包"...
3.護照/錢包, 我習慣用繩子綁著, 掛在腰間, 或是斜背在外套裡面. It depends.
有一個旅遊品牌有出繩子裡面是鐵線的, 我覺得用起來會更安心.
4.輕量化登機包?
現在很多在賣輕量化登頂包的.
包含保暖衣物,電腦等隨身貴重物品&逃生用品在內(如果墜機...XD),
我自己是覺得30L用起來比較有餘裕. 25L差不多.
再上去就是其他考量了.
但是我想帶個一般電腦包, 拿件外套, 塞個毛帽也就很夠了.
H.結語:
對一個同時具有上班族和流浪者身分的人而言,
大背大概是看起來最不能兼顧的總和吧!
還是是喜歡這種小小的叛逆和不協調,斯巴達式的"旅行".
大概只有裝成流浪漢或穿戴戶外用品才能稍微顯示自己對資本主義的反抗
以及對自由和自然的嚮往...
(很虛妄的自我麻醉...而且這些裝備經歷的工商過程其實都極端不環保,即便可以省很多
水XD)
其實想要的可以很多, 需要的還是可以越來越少...
(好啦...該回頭去上工了...orz)
--
Tags:
戶外用品
All Comments
By Jack
at 2010-03-07T05:03
at 2010-03-07T05:03
Related Posts
雙筒望遠鏡
By Vanessa
at 2010-03-04T21:48
at 2010-03-04T21:48
五月跟團去阿拉斯加要準備什麼?
By Zenobia
at 2010-03-04T20:22
at 2010-03-04T20:22
工讀心得
By Andrew
at 2010-03-04T09:58
at 2010-03-04T09:58
野外低溫下生火
By Annie
at 2010-03-04T03:51
at 2010-03-04T03:51
紐西蘭綿羊怕剪毛躲深山6年 發現時變成一團毛
By Ina
at 2010-03-03T19:41
at 2010-03-03T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