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貨的定義? - 台灣製造
![Adele avatar](/img/cat5.jpg)
By Adele
at 2011-10-18T00:30
at 2011-10-18T00:30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abcde5872 (渣渣)》之銘言:
: ※ 引述《viewsonic1 ( 批踢踢實業坊)》之銘言:
: : 請問一下大家對國貨的定義?
: : 1.台灣品牌 台灣量產 (毫無疑問)
: : 2.外國品牌 台灣量產 ex.日本花王的旗下品牌 蜜妮洗面乳 產地台灣新竹
: : 3.台灣品牌 他地量產 ex.LATIV
: : 1是最佳MIT的產品
: : 那2&3 大家覺得呢?
: 直觀上來看 二應該會比三好
: 因為產地很明顯打上台灣製 怎樣想都比中國製(越南 印尼 菲律賓....)強
: 但想深入一點好像又不是這樣 因為二很明顯就是代工
: 代工這兩個字 大家聽到就很討厭 因為作代工的人只賺2~3%的毛利
: 但是賣品牌的則是賺數十%的毛利 所以二真的有比較好嗎? 值得深思
: 以概念上來說 二好像可以養活比較多台灣人 因為工廠在台灣
: 至少工廠裡面的工人都被養活了
: 三則是台灣人可以賺比較多錢
: 不過可能都是老闆 和研發人員 設計人員等領高薪的人拿到
: 但底層人民卻無法去做這種工作 因為能力上負荷不過來
: 舉現在很夯的IPHONE來說好了 蘋果是美國公司 代工廠是台灣公司 產地是中國
: 一隻IPHONE499美金 成本則不到250美金 所以賣掉一隻IPHONE
: 蘋果公司(也就是美國)可以賺到超過250美金
: 而鴻海毛利不到5% 一隻250美金的IPHONE(出貨價) 只賺12.5美金
: 所以鴻海(也就是台灣) 再賣掉一隻IPHONE只能賺12.5 只有美國的1/20
: 那過程中出力最大的中國呢? IPHONE好歹也是打上中國製欸
: 實質面來說 中國賺到的是78萬名勞工可以得到溫飽
: 但實際上 中國賺到的可能比鴻海更少 更不用說跟蘋果比了
: (說起來 好像養活78萬勞工也很賺欸 不過如果來台灣 78萬個22K也沒人想做吧?)
: 那所以呢? 到底要怎樣選購產品
: 當然 最好還是去買1
: 而如果想養活多一點台灣人(可能都領22K) 就可以買二
: 如果想要台灣能賺多一點錢 未來能夠養出一些大品牌 那就去買三
: 為台灣未來著想 三多一點當然是比較好
: 但台灣不可能每個人都具有研發能力 如果全部變成三
: 那勢必有很多人會慘兮兮 所以這也能難抉擇就是了
補充一下
蜜妮不算是台灣代工~~
在新竹的花王蜜妮
是花王自己設在台灣的工廠
(想領代工費還領不到啊!!!!!幸好員工幾乎都是台灣人)
或許電子業有部分外國產品會給台灣代工
但是化妝品很難啊
(別再說SKX在我家代工,我家的東西只是沒掛SKX,但是成分配方一樣..創業不該用騙的)
我覺得若是站在要養活多一點台灣人的立場
為何不多買點一 台灣品牌台灣量產
買二 不會因為多買一個就可以多養一點台灣人,因為多那點代工利潤養不起一個台灣人
買三 絕對可以養幾個台灣人,但肯定是養到了有錢人。
他可會拿賣產品得到的錢開藍寶基尼到路上炫耀喔!!!
(更慘的是藍寶基尼不是台灣做的!!!)
所以呢..
買一 因為企業有利潤活了下來,所以能提供工作,產能,利潤。
這個企業只要活得下來就"可能"會繼續在台灣投產,創造更多在地機會
買二 因為錢是流出去的,而且這個代工廠將來還可能因為想要更高的利潤
所以將工廠移到其他低人力成本的都市或國家(許多西進的企業不都是這樣因素嗎?)
因為支持這樣的產品,排擠到"一"的產品
結果可能是我們自己的工作未來會因此而消失
買三 就更棒了!!!
打從一開始就會在國外便宜的來源下單
還能奢望他回台灣捧錢求人供貨嗎?
但是可惜的是
在台灣
創業者優先選擇二
因為認為不會有太多風險,只做B2B,只要做好" 搶 "單
吃下既有存在的市佔率(B客戶的需求)
這樣就是可以投資的企業
所以台灣的企業一狗票就是拿錢衝衝衝去做B2B
像DRAM就是最好的最佳範例!!!
可預期的市場需求,夢幻式的需求成長曲線,放大產能凹客戶多備庫存
讚!!!!
再多點政府背書
再多點投資
好個DRAM產業啊!!!!!
十年前若募款說要創立自己的服飾品牌
應該會被說是瘋子,要錢免談
十年前拿錢去投資DRAM應該一堆人鼓掌還說要跟著加碼吧!!!
誰管十年後的現在怎樣!!!!
再不濟 走"三"模式
至少會有投資者贊同這是在做COST DOWN
現在有多少很便宜到爆的東西在台灣到處流串
多少人搶著進口拿來賺錢啊
在股東會上這種行為是被鼓掌稱讚的(可能自創品牌這樣比較容易)
逐漸的,社會風氣演進為
要工作能進外資企業就是王道(薪水多...為何多???老外是凱子吧!!)
要創業就要選擇代工模式或是B2B的企業
(只要創業計畫漂亮,可能可以向銀行借到錢,獲得認同拿到資金)
不然就是選擇外地生產,便宜才是王道的貿易
(好像義烏一件商品一元人民幣,回台灣賣個20~30還有人要!!利潤不錯喔!!)
台灣自有品牌自主生產創業......
除非有富爸爸,不然銀行都會駔咒奏你倒啊.......
(燒自己的錢燒倒掛吧!!想借錢,等你賺大錢才有資格跟銀行借!!)
然後...
外國品牌既高級品質又好又讚!!!
買了心情好又有面子!!!買!!!
便宜代工區的產品,雖然不佳,但是又便宜又大碗!!還是讚!!
買了很省錢!! 買!!!
台灣自己創業生產的呢?
靠版上各位支持啦!!!!!只有這樣,MIT企業才能有更多能量去研發更好的!
(請支持純正的MIT,別支持只會用文宣寫的)
--
: ※ 引述《viewsonic1 ( 批踢踢實業坊)》之銘言:
: : 請問一下大家對國貨的定義?
: : 1.台灣品牌 台灣量產 (毫無疑問)
: : 2.外國品牌 台灣量產 ex.日本花王的旗下品牌 蜜妮洗面乳 產地台灣新竹
: : 3.台灣品牌 他地量產 ex.LATIV
: : 1是最佳MIT的產品
: : 那2&3 大家覺得呢?
: 直觀上來看 二應該會比三好
: 因為產地很明顯打上台灣製 怎樣想都比中國製(越南 印尼 菲律賓....)強
: 但想深入一點好像又不是這樣 因為二很明顯就是代工
: 代工這兩個字 大家聽到就很討厭 因為作代工的人只賺2~3%的毛利
: 但是賣品牌的則是賺數十%的毛利 所以二真的有比較好嗎? 值得深思
: 以概念上來說 二好像可以養活比較多台灣人 因為工廠在台灣
: 至少工廠裡面的工人都被養活了
: 三則是台灣人可以賺比較多錢
: 不過可能都是老闆 和研發人員 設計人員等領高薪的人拿到
: 但底層人民卻無法去做這種工作 因為能力上負荷不過來
: 舉現在很夯的IPHONE來說好了 蘋果是美國公司 代工廠是台灣公司 產地是中國
: 一隻IPHONE499美金 成本則不到250美金 所以賣掉一隻IPHONE
: 蘋果公司(也就是美國)可以賺到超過250美金
: 而鴻海毛利不到5% 一隻250美金的IPHONE(出貨價) 只賺12.5美金
: 所以鴻海(也就是台灣) 再賣掉一隻IPHONE只能賺12.5 只有美國的1/20
: 那過程中出力最大的中國呢? IPHONE好歹也是打上中國製欸
: 實質面來說 中國賺到的是78萬名勞工可以得到溫飽
: 但實際上 中國賺到的可能比鴻海更少 更不用說跟蘋果比了
: (說起來 好像養活78萬勞工也很賺欸 不過如果來台灣 78萬個22K也沒人想做吧?)
: 那所以呢? 到底要怎樣選購產品
: 當然 最好還是去買1
: 而如果想養活多一點台灣人(可能都領22K) 就可以買二
: 如果想要台灣能賺多一點錢 未來能夠養出一些大品牌 那就去買三
: 為台灣未來著想 三多一點當然是比較好
: 但台灣不可能每個人都具有研發能力 如果全部變成三
: 那勢必有很多人會慘兮兮 所以這也能難抉擇就是了
補充一下
蜜妮不算是台灣代工~~
在新竹的花王蜜妮
是花王自己設在台灣的工廠
(想領代工費還領不到啊!!!!!幸好員工幾乎都是台灣人)
或許電子業有部分外國產品會給台灣代工
但是化妝品很難啊
(別再說SKX在我家代工,我家的東西只是沒掛SKX,但是成分配方一樣..創業不該用騙的)
我覺得若是站在要養活多一點台灣人的立場
為何不多買點一 台灣品牌台灣量產
買二 不會因為多買一個就可以多養一點台灣人,因為多那點代工利潤養不起一個台灣人
買三 絕對可以養幾個台灣人,但肯定是養到了有錢人。
他可會拿賣產品得到的錢開藍寶基尼到路上炫耀喔!!!
(更慘的是藍寶基尼不是台灣做的!!!)
所以呢..
買一 因為企業有利潤活了下來,所以能提供工作,產能,利潤。
這個企業只要活得下來就"可能"會繼續在台灣投產,創造更多在地機會
買二 因為錢是流出去的,而且這個代工廠將來還可能因為想要更高的利潤
所以將工廠移到其他低人力成本的都市或國家(許多西進的企業不都是這樣因素嗎?)
因為支持這樣的產品,排擠到"一"的產品
結果可能是我們自己的工作未來會因此而消失
買三 就更棒了!!!
打從一開始就會在國外便宜的來源下單
還能奢望他回台灣捧錢求人供貨嗎?
但是可惜的是
在台灣
創業者優先選擇二
因為認為不會有太多風險,只做B2B,只要做好" 搶 "單
吃下既有存在的市佔率(B客戶的需求)
這樣就是可以投資的企業
所以台灣的企業一狗票就是拿錢衝衝衝去做B2B
像DRAM就是最好的最佳範例!!!
可預期的市場需求,夢幻式的需求成長曲線,放大產能凹客戶多備庫存
讚!!!!
再多點政府背書
再多點投資
好個DRAM產業啊!!!!!
十年前若募款說要創立自己的服飾品牌
應該會被說是瘋子,要錢免談
十年前拿錢去投資DRAM應該一堆人鼓掌還說要跟著加碼吧!!!
誰管十年後的現在怎樣!!!!
再不濟 走"三"模式
至少會有投資者贊同這是在做COST DOWN
現在有多少很便宜到爆的東西在台灣到處流串
多少人搶著進口拿來賺錢啊
在股東會上這種行為是被鼓掌稱讚的(可能自創品牌這樣比較容易)
逐漸的,社會風氣演進為
要工作能進外資企業就是王道(薪水多...為何多???老外是凱子吧!!)
要創業就要選擇代工模式或是B2B的企業
(只要創業計畫漂亮,可能可以向銀行借到錢,獲得認同拿到資金)
不然就是選擇外地生產,便宜才是王道的貿易
(好像義烏一件商品一元人民幣,回台灣賣個20~30還有人要!!利潤不錯喔!!)
台灣自有品牌自主生產創業......
除非有富爸爸,不然銀行都會駔咒奏你倒啊.......
(燒自己的錢燒倒掛吧!!想借錢,等你賺大錢才有資格跟銀行借!!)
然後...
外國品牌既高級品質又好又讚!!!
買了心情好又有面子!!!買!!!
便宜代工區的產品,雖然不佳,但是又便宜又大碗!!還是讚!!
買了很省錢!! 買!!!
台灣自己創業生產的呢?
靠版上各位支持啦!!!!!只有這樣,MIT企業才能有更多能量去研發更好的!
(請支持純正的MIT,別支持只會用文宣寫的)
--
Tags:
台灣製造
All Comments
![Agnes avatar](/img/girl.jpg)
By Agnes
at 2011-10-20T00:05
at 2011-10-20T00:05
![Oliver avatar](/img/cat3.jpg)
By Oliver
at 2011-10-20T02:58
at 2011-10-20T02:58
![Rosalind avatar](/img/girl1.jpg)
By Rosalind
at 2011-10-21T16:25
at 2011-10-21T16:25
![Connor avatar](/img/cat4.jpg)
By Connor
at 2011-10-25T20:41
at 2011-10-25T20:41
![Dora avatar](/img/girl2.jpg)
By Dora
at 2011-10-26T02:39
at 2011-10-26T02:39
![Hamiltion avatar](/img/cat5.jpg)
By Hamiltion
at 2011-10-26T03:41
at 2011-10-26T03:41
![Una avatar](/img/girl3.jpg)
By Una
at 2011-10-29T01:02
at 2011-10-29T01:02
![John avatar](/img/dog1.jpg)
By John
at 2011-11-02T00:31
at 2011-11-02T00:31
Related Posts
金牌機器人「玻妞」 擦玻璃就靠它
![Skylar Davis avatar](/img/bee.jpg)
By Skylar Davis
at 2011-10-17T23:52
at 2011-10-17T23:52
國貨的定義?
![Hardy avatar](/img/beaver.jpg)
By Hardy
at 2011-10-17T23:15
at 2011-10-17T23:15
MIT的定義?
![Damian avatar](/img/cat3.jpg)
By Damian
at 2011-10-17T21:58
at 2011-10-17T21:58
台中 松青買可立潔洗衣乳?
![Skylar Davis avatar](/img/beret.jpg)
By Skylar Davis
at 2011-10-17T20:44
at 2011-10-17T20:44
真的很厲害的姓名客製化項鍊專家
![Anthony avatar](/img/cat3.jpg)
By Anthony
at 2011-10-17T17:54
at 2011-10-17T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