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演化史-shopping是缺乏安全感 - 品牌
By Oscar
at 2004-06-30T11:42
at 2004-06-30T11:42
Table of Contents
台北實在好熱啊~熱到快融化了.
最近連續得到幾本好書,
像是奢華正在流行與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等.
可是我是個死心眼的人, 所以shopping演化史還是會繼續堅持下去的~!
~~~~~~~~~~~~~~~~~~~~~~~~~~~~~~~~~~~~~~~~~~~~~~~~~~~~~~~~~~~~~~~~~~~~~
小布在上班小品也在忙e頭耍孤僻低咖大熱天還出門棍姊整天只會打b芒果大想開轟趴
~~~~~~~~~~~~~~~~~~~~~~~~~~~~~~~~~~~~~~~~~~~~~~~~~~~~~~~~~~~~~~~~~~~~~
一般來說很少人會承認自己購物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這章節內作者卻
開宗明義的說每個人購物時多少都有不安全感在作祟.
*廣告讓消費者相信他們的生命中少了某些東西, 惟有廣告主打
的商品可以滿足他們的缺撼, 以製造消費者的不安全感
*話雖如此, 但有些時候也是我們自找麻煩, 作者說: 在很高的程度上,
是我們的選舉. 我們自尋煩惱, 買東買西, 因為我們渴望有變化, 有進步,
有興奮的感覺, 以及成就感
*莎士比亞在無事自擾中說道"時尚耗掉的錦衣華服比人還多"
*是誰製造時尚呢? vogue會認為時尚始自設計師, in style則會認為是
名流聞人, 社會學者卻說時尚是來自社會菁英, 特別是那些渴望晉身品味
塑造階級的有錢人
*下層階級與主流換裝已經歷時已久, 但從未像過去20年這樣明顯
*對時尚最敏感的族群是12~14歲的青少女, 其次是15~17歲的青少女
*現在年輕人對自己有何動機誘因十分清楚, 對商品廣告和商人如何想要
影響他們的行為, 也深言音(不會拼音)其中機巧. 他們一旦感覺自己受人
操縱, 就會怒不可遏, 而且他們並非衝動的消費者, 和一般人所想的也許
正好相反. 他們對於買什麼東西都會考慮再三, 正因為他們自視不凡.
現在, 他們經常在逛街前預做功課, 先上網看看那些東西可買.
(這與我論文結果有相當的相似)
*以美國而言, 最注重時尚的族群是20~30歲的非裔女性.
(身為弱勢族群, 他們靠著時尚來加強自我的安全感?)
*最近流行新驅式是角色放鬆(role-relaxed)的消費者. 這些人
知道他人買了什麼, 穿什麼, 但依然宣稱自己基於其他標準而買
其他產品. 這種消費者甚至有的還盡量要讓自己落在流行之後.
*這些人富裕, 教育程度高, 懷疑廣告, 而且往往花費都在財力範圍內.
他們的格言並非"時尚"而是"價值", 也就是發揮金錢的最佳品質.
*打折的對心理最大的影響就是讓消費者深恐以後再也找不到如此好的條件,
而下手購買(但我們都知道無論再怎麼打折, 他們幾乎還是穩賺不賠的)
*當不安全感過頭時, 就有可能成為購物狂(shopaholics), 男人雖然也會
大買電子產品或diy產品,但shopaholics大多數還是出現在女性間比較多.
*史丹佛大學研究24名債台高築的shopaholics, 他們都說自己在店內
腦筋一片空白, 還說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店裡頭做了什麼. 買完後輕鬆許多,
但罪惡感隨之而來. 少部分人會將買的東西退回, 但大多數則全數藏在衣櫃內.
*shopaholics難以研究的一個因素在於他們與一般消費者者"補償性消費"
的想法與行為差別不大, 因此判別上不是很容易.
--
新的相簿, 請多捧場...
brand版的大家可憐我,來替我留言吧
http://www.wretch.twbbs.org/album/npeng
--
最近連續得到幾本好書,
像是奢華正在流行與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等.
可是我是個死心眼的人, 所以shopping演化史還是會繼續堅持下去的~!
~~~~~~~~~~~~~~~~~~~~~~~~~~~~~~~~~~~~~~~~~~~~~~~~~~~~~~~~~~~~~~~~~~~~~
小布在上班小品也在忙e頭耍孤僻低咖大熱天還出門棍姊整天只會打b芒果大想開轟趴
~~~~~~~~~~~~~~~~~~~~~~~~~~~~~~~~~~~~~~~~~~~~~~~~~~~~~~~~~~~~~~~~~~~~~
一般來說很少人會承認自己購物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這章節內作者卻
開宗明義的說每個人購物時多少都有不安全感在作祟.
*廣告讓消費者相信他們的生命中少了某些東西, 惟有廣告主打
的商品可以滿足他們的缺撼, 以製造消費者的不安全感
*話雖如此, 但有些時候也是我們自找麻煩, 作者說: 在很高的程度上,
是我們的選舉. 我們自尋煩惱, 買東買西, 因為我們渴望有變化, 有進步,
有興奮的感覺, 以及成就感
*莎士比亞在無事自擾中說道"時尚耗掉的錦衣華服比人還多"
*是誰製造時尚呢? vogue會認為時尚始自設計師, in style則會認為是
名流聞人, 社會學者卻說時尚是來自社會菁英, 特別是那些渴望晉身品味
塑造階級的有錢人
*下層階級與主流換裝已經歷時已久, 但從未像過去20年這樣明顯
*對時尚最敏感的族群是12~14歲的青少女, 其次是15~17歲的青少女
*現在年輕人對自己有何動機誘因十分清楚, 對商品廣告和商人如何想要
影響他們的行為, 也深言音(不會拼音)其中機巧. 他們一旦感覺自己受人
操縱, 就會怒不可遏, 而且他們並非衝動的消費者, 和一般人所想的也許
正好相反. 他們對於買什麼東西都會考慮再三, 正因為他們自視不凡.
現在, 他們經常在逛街前預做功課, 先上網看看那些東西可買.
(這與我論文結果有相當的相似)
*以美國而言, 最注重時尚的族群是20~30歲的非裔女性.
(身為弱勢族群, 他們靠著時尚來加強自我的安全感?)
*最近流行新驅式是角色放鬆(role-relaxed)的消費者. 這些人
知道他人買了什麼, 穿什麼, 但依然宣稱自己基於其他標準而買
其他產品. 這種消費者甚至有的還盡量要讓自己落在流行之後.
*這些人富裕, 教育程度高, 懷疑廣告, 而且往往花費都在財力範圍內.
他們的格言並非"時尚"而是"價值", 也就是發揮金錢的最佳品質.
*打折的對心理最大的影響就是讓消費者深恐以後再也找不到如此好的條件,
而下手購買(但我們都知道無論再怎麼打折, 他們幾乎還是穩賺不賠的)
*當不安全感過頭時, 就有可能成為購物狂(shopaholics), 男人雖然也會
大買電子產品或diy產品,但shopaholics大多數還是出現在女性間比較多.
*史丹佛大學研究24名債台高築的shopaholics, 他們都說自己在店內
腦筋一片空白, 還說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店裡頭做了什麼. 買完後輕鬆許多,
但罪惡感隨之而來. 少部分人會將買的東西退回, 但大多數則全數藏在衣櫃內.
*shopaholics難以研究的一個因素在於他們與一般消費者者"補償性消費"
的想法與行為差別不大, 因此判別上不是很容易.
--
新的相簿, 請多捧場...
brand版的大家可憐我,來替我留言吧
http://www.wretch.twbbs.org/album/npeng
--
Tags:
品牌
All Comments
By Hamiltion
at 2004-07-04T16:38
at 2004-07-04T16:38
By Aaliyah
at 2004-07-05T23:25
at 2004-07-05T23:25
By Zanna
at 2004-07-09T21:09
at 2004-07-09T21:09
By Caitlin
at 2004-07-10T22:31
at 2004-07-10T22:31
By Mia
at 2004-07-12T20:45
at 2004-07-12T20:45
By Xanthe
at 2004-07-15T11:54
at 2004-07-15T11:54
By Susan
at 2004-07-16T19:52
at 2004-07-16T19:52
By Quanna
at 2004-07-21T18:37
at 2004-07-21T18:37
By Caroline
at 2004-07-22T11:06
at 2004-07-22T11:06
By Queena
at 2004-07-26T15:00
at 2004-07-26T15:00
By Enid
at 2004-07-31T03:31
at 2004-07-31T03:31
By Rae
at 2004-08-04T18:50
at 2004-08-04T18:50
By Rebecca
at 2004-08-05T05:14
at 2004-08-05T05:14
By Suhail Hany
at 2004-08-06T11:27
at 2004-08-06T11:27
Related Posts
不負責講座之Roberto Cavalli2005 S/S men's wear
By Xanthe
at 2004-06-29T20:43
at 2004-06-29T20:43
04 LA,NYC
By Dinah
at 2004-06-28T10:06
at 2004-06-28T10:06
shopping演化史~shopping是自我表現
By Zenobia
at 2004-06-26T00:40
at 2004-06-26T00:40
shopping演化史-shopping是發現
By Kama
at 2004-06-20T01:43
at 2004-06-20T01:43
shopping演化史-shopping是責任(part2)
By Robert
at 2004-06-16T21:02
at 2004-06-16T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