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teryx ATOM LT Hoody - 戶外用品
By Joe
at 2010-03-01T12:44
at 2010-03-01T12:44
Table of Contents
從去年入手到現在
Arc'teryx ATOM LT Hoody 已經成為我出門的主力外套
往年過冬穿的TNF550羽絨衣 只好在我衣櫃裡暗自哭泣
去年11月 心裡燃起購物慾望
TNF550服役已久 就買件保暖但又不用太保暖的外套吧
主要應付在平地活動(台北) 使用機會80%
爬山範圍主要在郊山和中級山 使用機會20%
所以之前穿TNF550 在平地度過冬天已經是綽綽有餘
< 購買前 >
當初挑選時就列出幾項條件
保暖 - 但不用到羽絨衣那樣 在某些場所 反而熱出汗來 但脫外套卻又覺得冷
透氣 - 不想走一走身體就開始悶熱流汗
擋風 - 可以擋住正常的風速(ex:平地) 不考慮對抗機車變態風速
輕薄 - 不想穿的像米其林或相撲選手 因為大部分時間都在平地活動
耐操 - 不用仔細費心去呵護
帽子 - 有最好
一開始鎖定 化纖外套 軟殼 這兩類比較符合上述選項去尋找
在尋找和試穿過程 看到了 Arc'teryx ATOM LT Hoody
試穿一下好了 穿上去 心頭一驚 好舒服阿
心裡小惡魔已經跟我說 買它吧~ 買它吧~ 買它吧~
我是在一股衝動之下入手的 但是到現在我很滿意
< 購買後 >
Arc'teryx ATOM LT Hoody 是一件定位在 "運動時穿的保暖外套"
填充始祖鳥自行研發的 60g/m2 Coreloft化纖
詳細設計 版大文章介紹很清楚 我補充幾點自己感受
http://blog.xuite.net/outdoorgeartest/blog/28995426
<Luminara風衣布> 是有些些彈性的
所以當寒流來時 內層穿比較厚 活動時 也不會感覺到很憋 很繃
<Power Stretch> 外套兩側和腋下大範圍的Power Stretch
捨棄了一些保暖 但增加散熱效果
爬山和行走時 手靠近Power Stretch 可以感受到身體散出的溫熱
騎車有明顯進風感受 我都搭件便宜風衣 也可以增加騎車時的保暖
<彈性袖口> 貼合手腕 方便活動 十分舒適
彈性材質不只有在袖口一圈 它有往上部分延伸
____________
█ <--彈性只有在袖口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彈性材質向上 三角形延伸
█▇▆▅▄▂▁
所以 當內層搭配較厚衣物 因為可彈性伸縮
靠近袖口處也不會擠成一團
╭─╮_______
█ <--袖口處擠成一坨 不舒服
█ ________
╰─╯
平常袖口設計不是鬆緊帶就是魔鬼氈
鬆緊帶 手腕活動方便 但不是很貼合 風或是雪容易在活動時跑進去
魔鬼氈 可以整個封住袖口 但是手腕總是不太舒適
<手肘立體剪裁> 因為定位在活動時穿的保暖外套
手肘立體剪裁 讓使用者在活動上更加靈活和方便
小弟身高176 穿M號 手肘的剪裁很符合
<帽子> 帽子部分 不像TNF REDPOINT OPTIMUS JACKET 可調整
我看網路上 當初設計戴頭盔然後直接戴上帽子
我戴上安全帽來測試 還沒戴上外套帽子 衣領部分有點空隙
戴上之後 十分合 衣領也覆蓋到鼻子下方
網站中 有穿著照片和評論
http://www.wildsnow.com/2249/arcteryx-atom-review/
< 穿著心得 >
平地(台北)
我覺得平地上春秋冬 都很適合穿
個人測試心得 個人體質應該是中等 不算是極端耐冷或耐熱
下列是平地穿著心得 保暖之餘 散步爬樓梯之類活動又不會過熱
15~23度 外套 + 排汗短T or Patagonia C2 (當溫度飆到25度以上 俺就穿不住了)
13~17度 外套 + Patagonia Capilene 3
10~13度 外套 + Patagonia R1
7~10度 外套 + Patagonia R1 + 排汗短T
山上(陽明山-七星山)
第一次上山 普通冬天氣溫 山上氣溫大約8~12度之間
行進間是穿 Patagonia R1 + Patagonia Alpine Wind Jacket
登上七星山頂 再穿上Arc'teryx ATOM LT Hoody
單純把它當作保暖衣 接著下山路程 就一路穿下山
第二次上山 當好寒流來 山上氣溫大約是6~10度
上山時是穿Patagonia C3 + Patagonia R1 + Arc'teryx ATOM LT Hoody
行進間太熱 脫掉R1 身上C3 + ATOM LT 一直這樣穿著前進
此時可以感受到兩側Power Stretch和表布的散熱效果
行進間穿風衣 有時要拉開拉鍊散熱
但是C3 + ATOM LT 一直保持著適當的溫度 身體不過熱 也不會溼答答一片的感受
濕了也還是有保暖 休息時再套上R1和風衣 把帽子戴起來更保暖
汗水 水蒸氣 一層層的向外擴散 最後是風衣內面最濕 排汗效果不錯
個人認為 行進間要穿著ATOM LT 適合氣溫應該是在10度以下
因為行進間 本身就是一個發熱體 溫度不低 實在不需要穿這樣的化纖外套行進
看許多國外使用者 蠻多人使用在滑雪 雪季登山 這類溫度低 高活動量上面
我想這應該是ATOM LT 最佳的使用場合 兼具活動時的保暖 透氣 排汗
(俺覺得 ATOM LT + Power Shield 在低溫雪季是不錯的組合)
< 最後感想 >
台北最低月均溫是15.8度(wiki資料) 寒流來也是在10度上下
以前穿羽絨衣 在寒流來的時候很爽快 很保暖
但是考慮到下雨天 保養問題 有時候又不是那麼冷 就蠻苦惱
化纖是一個解決方案 輕量的化纖搭配合宜的內層
幾乎可以應付的在台灣平地冬天 不太冷的天氣可以當上山的保暖層
如果超冷也可以當行進間的保暖層 使用範圍真的蠻大的
小弟平地活動為主 沒有太多在山上的心得 就多包涵啦
以上
--
Arc'teryx ATOM LT Hoody 已經成為我出門的主力外套
往年過冬穿的TNF550羽絨衣 只好在我衣櫃裡暗自哭泣
去年11月 心裡燃起購物慾望
TNF550服役已久 就買件保暖但又不用太保暖的外套吧
主要應付在平地活動(台北) 使用機會80%
爬山範圍主要在郊山和中級山 使用機會20%
所以之前穿TNF550 在平地度過冬天已經是綽綽有餘
< 購買前 >
當初挑選時就列出幾項條件
保暖 - 但不用到羽絨衣那樣 在某些場所 反而熱出汗來 但脫外套卻又覺得冷
透氣 - 不想走一走身體就開始悶熱流汗
擋風 - 可以擋住正常的風速(ex:平地) 不考慮對抗機車變態風速
輕薄 - 不想穿的像米其林或相撲選手 因為大部分時間都在平地活動
耐操 - 不用仔細費心去呵護
帽子 - 有最好
一開始鎖定 化纖外套 軟殼 這兩類比較符合上述選項去尋找
在尋找和試穿過程 看到了 Arc'teryx ATOM LT Hoody
試穿一下好了 穿上去 心頭一驚 好舒服阿
心裡小惡魔已經跟我說 買它吧~ 買它吧~ 買它吧~
我是在一股衝動之下入手的 但是到現在我很滿意
< 購買後 >
Arc'teryx ATOM LT Hoody 是一件定位在 "運動時穿的保暖外套"
填充始祖鳥自行研發的 60g/m2 Coreloft化纖
詳細設計 版大文章介紹很清楚 我補充幾點自己感受
http://blog.xuite.net/outdoorgeartest/blog/28995426
<Luminara風衣布> 是有些些彈性的
所以當寒流來時 內層穿比較厚 活動時 也不會感覺到很憋 很繃
<Power Stretch> 外套兩側和腋下大範圍的Power Stretch
捨棄了一些保暖 但增加散熱效果
爬山和行走時 手靠近Power Stretch 可以感受到身體散出的溫熱
騎車有明顯進風感受 我都搭件便宜風衣 也可以增加騎車時的保暖
<彈性袖口> 貼合手腕 方便活動 十分舒適
彈性材質不只有在袖口一圈 它有往上部分延伸
____________
█ <--彈性只有在袖口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彈性材質向上 三角形延伸
█▇▆▅▄▂▁
所以 當內層搭配較厚衣物 因為可彈性伸縮
靠近袖口處也不會擠成一團
╭─╮_______
█ <--袖口處擠成一坨 不舒服
█ ________
╰─╯
平常袖口設計不是鬆緊帶就是魔鬼氈
鬆緊帶 手腕活動方便 但不是很貼合 風或是雪容易在活動時跑進去
魔鬼氈 可以整個封住袖口 但是手腕總是不太舒適
<手肘立體剪裁> 因為定位在活動時穿的保暖外套
手肘立體剪裁 讓使用者在活動上更加靈活和方便
小弟身高176 穿M號 手肘的剪裁很符合
<帽子> 帽子部分 不像TNF REDPOINT OPTIMUS JACKET 可調整
我看網路上 當初設計戴頭盔然後直接戴上帽子
我戴上安全帽來測試 還沒戴上外套帽子 衣領部分有點空隙
戴上之後 十分合 衣領也覆蓋到鼻子下方
網站中 有穿著照片和評論
http://www.wildsnow.com/2249/arcteryx-atom-review/
< 穿著心得 >
平地(台北)
我覺得平地上春秋冬 都很適合穿
個人測試心得 個人體質應該是中等 不算是極端耐冷或耐熱
下列是平地穿著心得 保暖之餘 散步爬樓梯之類活動又不會過熱
15~23度 外套 + 排汗短T or Patagonia C2 (當溫度飆到25度以上 俺就穿不住了)
13~17度 外套 + Patagonia Capilene 3
10~13度 外套 + Patagonia R1
7~10度 外套 + Patagonia R1 + 排汗短T
山上(陽明山-七星山)
第一次上山 普通冬天氣溫 山上氣溫大約8~12度之間
行進間是穿 Patagonia R1 + Patagonia Alpine Wind Jacket
登上七星山頂 再穿上Arc'teryx ATOM LT Hoody
單純把它當作保暖衣 接著下山路程 就一路穿下山
第二次上山 當好寒流來 山上氣溫大約是6~10度
上山時是穿Patagonia C3 + Patagonia R1 + Arc'teryx ATOM LT Hoody
行進間太熱 脫掉R1 身上C3 + ATOM LT 一直這樣穿著前進
此時可以感受到兩側Power Stretch和表布的散熱效果
行進間穿風衣 有時要拉開拉鍊散熱
但是C3 + ATOM LT 一直保持著適當的溫度 身體不過熱 也不會溼答答一片的感受
濕了也還是有保暖 休息時再套上R1和風衣 把帽子戴起來更保暖
汗水 水蒸氣 一層層的向外擴散 最後是風衣內面最濕 排汗效果不錯
個人認為 行進間要穿著ATOM LT 適合氣溫應該是在10度以下
因為行進間 本身就是一個發熱體 溫度不低 實在不需要穿這樣的化纖外套行進
看許多國外使用者 蠻多人使用在滑雪 雪季登山 這類溫度低 高活動量上面
我想這應該是ATOM LT 最佳的使用場合 兼具活動時的保暖 透氣 排汗
(俺覺得 ATOM LT + Power Shield 在低溫雪季是不錯的組合)
< 最後感想 >
台北最低月均溫是15.8度(wiki資料) 寒流來也是在10度上下
以前穿羽絨衣 在寒流來的時候很爽快 很保暖
但是考慮到下雨天 保養問題 有時候又不是那麼冷 就蠻苦惱
化纖是一個解決方案 輕量的化纖搭配合宜的內層
幾乎可以應付的在台灣平地冬天 不太冷的天氣可以當上山的保暖層
如果超冷也可以當行進間的保暖層 使用範圍真的蠻大的
小弟平地活動為主 沒有太多在山上的心得 就多包涵啦
以上
--
Tags:
戶外用品
All Comments
By Lauren
at 2010-03-03T16:40
at 2010-03-03T16:40
By Mason
at 2010-03-07T11:37
at 2010-03-07T11:37
By Wallis
at 2010-03-09T08:15
at 2010-03-09T08:15
By Robert
at 2010-03-10T13:48
at 2010-03-10T13:48
By James
at 2010-03-15T11:11
at 2010-03-15T11:11
By Isla
at 2010-03-19T18:41
at 2010-03-19T18:41
By Robert
at 2010-03-23T06:31
at 2010-03-23T06:31
By Necoo
at 2010-03-24T10:04
at 2010-03-24T10:04
By Edith
at 2010-03-26T15:01
at 2010-03-26T15:01
By Elvira
at 2010-03-31T11:57
at 2010-03-31T11:57
By Susan
at 2010-04-01T22:51
at 2010-04-01T22:51
By Susan
at 2010-04-06T19:18
at 2010-04-06T19:18
By Freda
at 2010-04-06T22:12
at 2010-04-06T22:12
By Frederica
at 2010-04-09T04:52
at 2010-04-09T04:52
By Thomas
at 2010-04-10T15:26
at 2010-04-10T15:26
Related Posts
睡墊發霉,是不是沒救了?
By Queena
at 2010-02-28T01:18
at 2010-02-28T01:18
quicksilver羽毛衣
By Delia
at 2010-02-28T01:06
at 2010-02-28T01:06
北歐旅遊
By Belly
at 2010-02-28T00:11
at 2010-02-28T00:11
有人用過此類的清洗劑嗎?
By Poppy
at 2010-02-27T17:52
at 2010-02-27T17:52
Montane登上雪山主峰!!
By Daniel
at 2010-02-27T14:20
at 2010-02-27T14:20